
我遭遇了在线教育机构“信息轰炸”
这段时间,短视频平台投放了很多在线教育机构的广告,这些广告大多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的辅导,价格8-40元不等,有的还请名人站台,宣称为了抢占市场,低价辅导是培训机构送给家长们的福利。 今年寒假前,我爱人在某视频平台报了一家知名教育机构的低价课,针对一年级语文数学双科,不到10次课。之前,报一门线下辅导课都要近千元,这个价格很划算。其实我们对这个网课也没抱什么期望,就是给孩子在假期里找点事情干罢了。很快,教育机构寄来一个“大礼盒”,里面有辅导资料、文具、电子表等,给人第一感觉就是“物超所值”。 如今,课已上完,我们才发现网上低价课程就是一个先导宣传课,是辅导机构采取的一个营销策略,重点在春季开学后的课程,后续一门课程都要上千元,想办法让家长“续报”才是低价课程营销的目的。 辅导机构人员都有专门分工,很多人的任务就是想法让家长 “续报”。班主任和家长联系最多,兼任客服、销售的职责。家长们来自全国各地,班主任会建个近百人的家长群,群也有编号,可以推知每个班主任不止负责一个群,而后,班主任和教务老师在群里一起发广告,不断强调限时优惠、折扣等,简直像信息轰炸。时不时有人提些问题,还有人几天之内会重复发送付款截图之类,我感觉他们是“托儿”,但真假难辨。 几次课的内容都是上学期学过的,主讲教师宣称均是985、211院校毕业,每次课最后几分钟专门向家长重复宣传其后续课程,不断告诫大家,每个主讲老师班级名额有限,一定要“抢报”才能选中孩子喜欢的老师。每次课结束都有几道作业题,班主任针对孩子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表面上向家长反馈和沟通,实则针对性地“电话轰炸”推销后续课程。班主任每天都会打我手机,微信上也不停和我套近乎,每晚10点多都会给我发一条报名付款的链接。 为了吸引孩子们主动“续报”,他们采取积分换礼物的“激励法”,主讲教师每次课上都会强调,积满积分才能拿到礼物。实际上,完成低价课,积分根本不够,必须续报才能积满。还有一次面向家长的“培养孩子专注力”的专题讲座。主讲老师借用“高大上”的教育理论来包装,一再强调“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目的就是让家长重视一定要报后续线下课程。 前段时间,很多媒体都报道了当前在线教育疯狂“烧钱”的现象。辅导机构营销支出巨大,在线教育机构的营销大战体现在低价营销、“撞脸”广告、资历造假、夸大效果、贩卖焦虑、超期缴费、卷钱跑路等乱象,结果是教育性质越来越弱,资本性质越来越强,“虚火”旺势在广泛蔓延。 一些在线教育广告吹得天花乱坠,实际效果并不那么理想。就笔者所体验的这个低价课程而言,尽管学生在进入系统后,会被自动分成诸多小班,但本质上还是大班授课,在线直播很难达到一对一辅导,老师大多自问自答,孩子自制力不强的,也需要家长在边上跟着一起学。 必须承认,资本市场激烈的生存竞争,使得培训机构对资金的依赖性很强,他们设计了低价辅导课的营销策略,并在营销手段和获取客源上下足功夫,在线教育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必然会以扰乱在线教育秩序、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 此外,一些教育机构所传递的超前竞争、分数至上这种“激进的”价值观,并不利于健康教育生态的形成,只会加重家长之间的焦虑和攀比。当然,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家长们有主动选择“消费”在线教育的权利,但也不排除一些家长“耳根子软”,禁不住课程销售的“信息轰炸”式营销,就盲目续报课程的。 2019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中就提到,校外线上培训机构要实事求是地制订招生简章、制作招生广告,不得过度营销、虚假宣传、夸大培训效果。很明显,当下这种全网泛滥的低价营销模式,破坏了在线教育市场的规范化。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无人超市为何多次被“顺”走东西
- 下一篇:“戏精”男子竟一人分饰三角诈骗朋友20多万
相关阅读:
- 怀揣“县志”盗掘古墓 安徽一个跨省盗墓团伙被端 10-29
- 男子求爱被女方父母拒绝 报复杀人潜逃21年被判死缓 03-18
- 南京"两女童饿死案"提起公诉 其母涉嫌故意杀人 09-11
- 山西运城一教师强制猥亵学生一审获刑8年 11-30
- 多地开出“天价”罚单 非法占用海域为何仍屡禁不止 08-24
- "亲戚"请求帮买机票 女子信以为真被骗近两万元 09-04
- 领导让她挪用300万元,她言听计从…… 05-28
- 违法销售六合彩 夫妻俩双双获刑 07-16
- 郑州地铁开通运营在即 安装人脸识别安保系统 12-28
- 美丽的"误会"实为杀猪盘 11-19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