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做好“就业”这件“天大的事”是民之所盼
充分落实就业优先,最大程度激活劳动力资源和社会创造力,不仅对应着亿万家庭的获得感,也关乎中国经济的行稳致远。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记者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就业对一个国家、对一个家庭可以说都是天大的事。今年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依然坚持就业优先政策,继续推动“六稳”、实现“六保”也把就业放在首位,其他政策都要有利于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在近四年的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三次提到“就业就是天大的事”,足见其重要性和受关注程度。今年进一步强调,宏观政策制定须把就业放在优先地位,其他政策都要有利于就业,释放了更强烈的“稳就业”信号,也给民众传递了更大的就业信心。 确立就业优先的宏观政策导向,首先是源自国家对就业形势的精准研判和回应。应该看到,今年我们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城镇新增劳动力约为1400万人,其中仅高校毕业生就多达909万人,创了历史新高,也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以及为近三亿农民工提供打工机会。同时,当前国内国际经济仍处于疫情影响下的恢复期。因此,坚持就业优先政策,是现实所需,也是成功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年度目标的内在要求。 事实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此也给出了明确的行动方案。如,着力稳定现有岗位,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继续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扩大失业保险返还等阶段性稳岗政策惠及范围,延长以工代训政策实施期限;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继续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等。这些都为落实“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指明了方向。 从更大范围来看,宏观政策坚持好就业优先导向,各级政府把就业这件“天大的事”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既是过去几年一以贯之的原则,也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继续坚持的民生母题。尤其是在2020年,中国经济首次站上百万亿台阶后,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更有了现实紧迫性。 一方面,经济体量扩大后,要让民众更多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就业的提质扩容是基本保障;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更高质量就业的支撑。因此,我们看到,同一天人大会议表决通过的“十四五”规划中,对于稳就业、促就业同样有鲜明的定调。如,重申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将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首要位置。 当然,落实好“把就业放在首位”,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需要提升劳动力素质、扩大就业机会,也要继续改善企业的发展环境;既离不开政府政策上积极引导支持,也有赖于更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把保就业和保市场主体并列——“保障财政支出总规模比去年增加,重点仍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也强调,“就业还是要让市场来唱主角”,这都是在提醒,稳就业、促就业,要抓住重点,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充分落实就业优先,让所有就业人口都能够拥有拼搏的机会和舞台,实际也就是最大程度激活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和社会创造力,不仅对应着亿万家庭的获得感,也关乎中国经济的行稳致远。把这件于家庭、于国家都是“天大的事”做好,是民之所盼,也自当是“政之所向”。(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人民日报]把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这件实事办好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
- 张扣扣案:用换位思考凝聚“正义”共识 01-11
- 法治时评:如何看待"52个不知情手机号"出现 10-23
- [光明日报]打击保健品骗局还需法律出重拳 11-01
- [北青报]“政务大厅无障碍改造”彰显城市温度 12-07
- 楼道里种菜施肥,不是拿你没办法 10-25
- 评论:烈士名誉岂容随意消费 04-04
- 多地学校强制学生买平板 谁该为教育信息化买单? 07-04
- 法治时评:众筹信息真实性 仅有求助者承诺还不够 05-06
- 新华社:着力解决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突出问题 01-17
- 网购纠纷案件不该只是职业打假盛宴 11-1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