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治社会 >

"骨折价"苹果手机敢要吗? 5000万诈骗款流向了何处?

2021-03-04 14:37来源:正义网浏览:手机版
  正义网上海3月1日电(通讯员张敏)一向“高冷”的苹果手机“骨折价”就能拿到?经营短视频业务的老吴因经不住“苹果的诱惑”,竟反受其“苦”。 
  “骨折价”苹果手机诱惑大 
  老吴的B公司主要经营直播和短视频拍摄业务,需要定期购买或租用大量高性能手机。一次偶然的机会,老吴通过微信朋友圈认识了自称是苹果手机代理商A公司合伙人的何某某。 
  “我是苹果公司的二级代理商,你需要买手机,找我就对了。”“我给你的价格至少低于市场批发价10个百分点。”如此诱人的价格,对于此前只在大型电商平台批量订购手机的公司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成本控制。 
  心动不如行动。2019年3月7月,老吴的B公司以8折市场价从何某某那里购买了第一批苹果手机。 
  到货后,老吴再三确认每一只手机都“货真价实”。此后,他便放开胆子,陆续从何某某那儿订购了几批手机。每批手机都在四五十天内如期到货,且都“保质保量”“物美价廉”。几个月内,老吴的B公司既配齐了手机设备,又“节流”出一大笔资金。 
  “转代购”赚钱模式收益稳 
  9月,得知由于设备充裕,老吴暂无购买需求后,何某某便建议老吴的B公司继续出资购买手机,到货后由他为其代销。 
  “还是以最低折扣给你,你付款后,我们就不发货给你了,直接帮你以高出进货价5个百分点卖出去,货一出就把钱打你们账上。”听着稳赚不赔,但老吴还是有点犹豫。 
  “这比炒期货还赚,这样的买卖哪里找?要不是我最近在冲销量,想早点拿到一级代理商经营权,这样的好事都轮不上你。”何某某再次劝说,老吴半点犹豫都没有了,又以超低折扣价付了一笔货款。40天后,他便被告知手机很快转手,并顺利收到了回款。 
  大赚一笔后,老吴彻底消除了对这种代销模式的疑虑。秉着“多投多赚”的想法,在何某某的不断唆使下,短短两个月,老吴通过B公司账户先后向A公司汇去了4000余万元。 
  “各种拖”延迟发货回款难 
  转眼到了年底,老吴坐等着收这次的第一笔钱款,却被何某某告知,老吴的B公司账户被冻结,暂时不能出帐。一拖再拖,一直到2020年2月,所有款项理应早该回笼,老吴又被告知因为疫情延迟发货,公司资金周转不灵,回款仍然无法到位。面对何某某的各种搪塞和公司承担的巨额欠款,老吴选择了报警。 
  警方对该案立案侦查后,陆续又有几名被害人前来报案。小韩最初也是被何某某的超低折“苹果”吸引,最后也同样被其用疫情延误、账户冻结等理由“拖着”,最终损失约2000余万元。 
  传唤到案后,何某某坦然承认自己不是苹果代理商,也根本拿不到如此之低的折扣。 
  “前期他们下单的手机的中间差价是我补的,我自己砸了几百万进去呢,先给他们点甜头,这样才能获得他们的信任,后面希望他们投资我的大项目,就是双赢!”何某某对自己设下的这个“局”给出了这般荒诞的辩解。 
  “两头骗”收割巨款甜头大 
  受理该案后,承办检察官很快便投入了“拆局”工作,经过细致地去伪存真,厘清整个案件脉络,摸清法律关系、资金流向、交易行为等,终于逐渐还原了整个案件的真相。 
  首先,何某某最初给被害人尝的“大甜头”——超低折手机货源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经核实,A公司是一家正规的品牌手机代理商,其进货批货价确实低于官网价格,但绝不可能是何某某承诺给老吴他们的“骨折价”。何某某对该公司实际经营者鲁先生声称自己是B公司的合伙人,并冒用被害人老吴的B公司的名义与其签订合同,合同签订价均以A公司正常定价为准,从未有过“超低价”,最终,货款通过B公司账户转账到A公司。因为和被害人约定的都是“超低折”,所以A公司收到的每笔货款都有缺口,何某某就会让他人转账弥补。这笔缺口正是何某某所谓的——自己为获取投资者信任而垫付的“甜头”,每笔“甜头”都要让他“血亏”至少5个百分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