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心!网络理财课可能变"劫财课"
本报讯 (记者刘兵)“限时0元,干货满满,马上报名,告别死工资,实现财务自由。”“超火爆理财项目,轻松日赚3000元。”记者近日采访发现,类似这样的广告宣传语,在网络和短视频平台中屡见不鲜。记者了解到,不少消费者因轻信商家的宣传踏入理财课陷阱,不仅没有学到理财知识和技能,反而蒙受经济损失。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小郑是一名程序员,此前对理财知识了解很少。去年11月,小郑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个理财课程的推荐,称只要花10元钱就可以快速掌握理财知识。 “我看视频点赞的人挺多,10元钱就可以了,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了名。报名几天后,工作人员跟我说,要交近3000元的课时费进入训练营的群以后,才能手把手教我。可等我付完钱,工作人员却跟我说当天群已经满了,隔几天把我拉进来。可之后就不怎么理人了,再后来我就被拉黑了。”小郑说。 夏女士也被“理财课”坑了一把。“一开始说0元学,可学了几堂课,老师就开始卖课。说不是有钱才理财,是理财才有钱,最后在他们的‘忽悠’下,我买了2880元的基金课程。” 对于课程内容,夏女士对记者表示:“就是老师指导你怎么买基金,先大体讲一下当天的盘面,然后告诉我们哪只基金可以买入,哪只基金不能买,根本没啥实质内容。反正我也没敢买,听了两天就想退课,可是他们找各种理由不给退。” 记者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上发现,不少消费者反映一些理财培训机构、“商学院”等存在打着免费的旗号吸引用户但中途收取高额费用、教师资质造假、课上讲的东西网上都能查到、客服联系不上、课程没开始群就被解散等问题。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的熊超律师告诉记者,涉及此类“理财课”纠纷时,消费者维权十分困难。一些企业的课程审批涉及多个部门,具体课程内容是否能够上线,没有明确的说法。一些不规范的民营机构或者纯个人开的班,甚至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备案或者审批。 在中国政法大学庞金友教授看来,针对“理财课”存在的问题,行业监管与指导尤为重要,亟须出台市场规范,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用户认知误区也是财商教育领域的一大痛点,很多用户以为通过“理财课”可以帮自己快速获取财富,但其实财商教育是帮助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提升资产管理能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用户而言,要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不要总想着“赚快钱”。(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半月狂偷井盖64块 “马路大盗”被批捕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
- 19人涉嫌实施"套路贷"犯罪被公诉 涉案金额数亿元 11-06
- 山西一男子侵害英烈权益被判在市级以上媒体公开赔礼道歉 06-23
- 男子聚会时喝了半斤白酒 开车等红灯时睡着 10-23
- 北京警方:北大一院一患者家属打伤医生已被刑拘 05-29
- 银保监会:银行采集数据应保护客户隐私 05-30
- 送货员挪用货款还赌债 两次入室行窃将赃款还老板 10-23
- 九部门联合打击4类"医闹"行为 滞留强占病房位列第一 08-28
- 为追求生活品质 镇财政所原所长挪用惠民资金70万元 12-04
- 微信群里应聘日薪2万"商务伴游" 应聘女孩人财两失 04-07
- 国家税务总局:车船税交强险年内全国联网 03-05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