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私人生活安宁被扰,该不该"较真儿"(2)

2021-02-25 14:53来源:工人日报浏览:手机版

  王宏丞表示,短信内容因含有王宇及朋友的姓名,对王宇的影响力远大于一般可直接忽略的推荐信息。网站的文案故意造成朋友直接邀请注册的假象,与发送无关联内容的普通短信的推荐信息相比,使王宇受到较大打扰和困扰,权益受到侵害,网站应对此承担侵权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支持了王宇全部诉求。
  据了解,该案判决时间在《民法典》颁布后、施行前。王宏丞说,此案适用的《民法典》在第四编“人格权”中专门设立第六章“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明确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以电话、短信、即时通信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及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等行为。
  王宏丞告诉记者,本案的判决参考了上述规定的思路进行裁判说理,从案件的审理过程可以看出,这家网站的经营模式亦进行了部分正向调整,值得肯定。他希望网络公司在大量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时,对范围和边界给予更多注意,避免侵犯公民合法权益。
  严管之下,个人隐私有望不再“裸奔”
  那么,网络平台收集个人信息的边界到底在哪?
  早在2018年11月,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发布《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显示多达91款App列出的权限存在涉嫌“越界”,即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问题。其中,“位置信息”“通信录信息”和“手机号码”等三种个人信息是过度收集或使用最常见的内容。
  正常来说,网络平台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主要用于用户分析,进而优化升级自身产品,精准匹配投放商业广告等。不过,梳理相关报道内容可见,近两年,除因平台技术不过关易造成个人信息被盗取外,不乏有企业内部人员通过出售客户个人信息牟利的行为。
  2020年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征求意见稿)》,提出网络直播、在线影音、短视频、新闻资讯等12类App无须个人信息,即可使用基本功能服务,规定了地图导航、网络约车、即时通信等38类常见类型App必要个人信息范围。
  随着相关规定陆续出台,涉嫌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APP被批量处理。2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又通报了26款未能及时整改的侵害用户权益的APP。该部门近两个月来对国内主流应用商店的21万款APP进行了技术检测,对1067款违规的APP提出整改要求,对整改不到位的220款进行公开曝光,下架拒不整改的86款APP。
  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表示,接下来将针对热点问题,分阶段分批次重点对违规语音调取权限等问题进行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专题治理的成效。对有问题不整改或整改不彻底、问题反复出现、搞技术对抗逃避检查的企业和APP,要采取直接下架、停止接入、行政处罚、风险提示及信用管理等更加严厉的措施进行处置。(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