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信息泄露招来"花式"骗局 266名老年人中招
【案情】2017年下半年起,李某宁为实施电信诈骗活动,通过非法途径购买老年人客户资料,以每盒12元至100元不等的价格购入多种廉价保健品,定做抽奖卡、“纪念金币”等奖品,制作话术单,招录吴某倩、王某娜、裴某凤、王某娟为话务员,并为每人配备手机。 2018年3月至9月,李某宁指使吴某倩等人按照事先购买的客户资料,通过手机拨打电话,冒充某健康指导中心主任,与老年人沟通联络。在聊天过程中套取老年人身体状况等信息,骗得信任后,分步骤实施诈骗。 一是谎称所售保健品有抗癌保健等功效,原价2980元的产品现在仅需支付298元的体验费或产品检测费即可获赠。老年人同意购买后,由李某宁联系快递公司负责配送和代收相关费用。二是在快递包裹中放置抽奖卡,均事先设置为一等奖。快递签收后话务员随即联系老年人,告知其中了一等奖,奖品为价值1万余元的“纪念金币”等,只需要支付个人所得税、保价费或奖品代销费等费用,即可获取,以此骗取钱财,而老年人实则仅获得廉价礼品。三是继续利用老年人信任,虚构帮助办理养老保险等理由实施诈骗。在此过程中话务员会根据每位老年人的被骗程度,随机调整收费名目和具体价格。吴某倩等话务员的工资包括底薪和提成,为便于计算销售业绩,每名话务员需记录下被害人相关信息。经审查,李某宁等人先后骗得266名老年人合计人民币66万余元。 此外,犯罪分子通过各种非法渠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消费记录等资料,导致其实施精准诈骗时,话术更加周延,迷惑性也更大。本案中,犯罪分子就专门从网上购买老年客户资料,有针对性地推销保健品,提高了诈骗的成功率。对此,网络平台和网站经营者要真正落实治理责任,严密制度设计,堵塞系统漏洞,内防泄露,外防窃取,切实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九成受访者建议展开侵占河道情况检查 09-26
- 酒后辱骂、殴打上港球迷 原申花球员姚力君被刑拘 10-23
- 高空抛下半盒汤 男子犯懒被刑拘 11-11
- 4人利用无线设备在驾考作弊 称缴费5000元"包通过" 07-20
- 男子利用财务漏洞 半年侵占公司资金70万元获刑 07-22
- 一人酒后起争执咬掉对方半只耳朵被批捕 12-23
- 奇葩劫案 他抢了96元 还是微信转账 08-09
- “乐清男孩失联”续:搜救乌龙落幕 救援队拟诉男孩母亲索赔1元 12-13
- 青岛多家医院被指收受医药回扣接受调查 12-21
- 北京公布顺义区“12·3”燃气爆炸事故处理结果 三人被追究刑责 10-23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