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产业存诸多乱象 花钱"长脸"仍须小心
阅读提示 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颜值经济”逐渐升温。不过,各类医美机构野蛮生长,行业乱象频出。“狂轰滥炸”的真假医美广告让消费者步步深陷,“三非”乱象更是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对此,有关专家建议,多管齐下,对医美产业进行“整形”。 “瘦脸针”“水光针”“线雕”……眼下,一些医疗美容名词日渐流行。同时,割双眼皮、垫鼻子等传统整形美容项目仍受青睐。 如今,在地铁、公交、电梯等场所,充斥着大量医美广告,宣传医美带来的各种好处,但对于其中隐藏的风险和弊端却避而不提。对此,《工人日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医美广告真假难辨、无孔不入 “整形医院都这么有钱,到处打广告” “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把脸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日前,重庆一公交车上循环播放某整形医院的宣传广告,一对中年夫妻跟同行人聊起了整形的话题。 “广告说得天花乱坠,就是不知道真假。”一位女士接过话茬。 今年32岁的陈女士是“资深”医美消费者。她告诉记者,除了公开场合的医美广告,手机APP推送的整形信息,也多是平台、机构精心包装设计的软文。 陈女士说,她第一次整形就是下载了一款医美APP,一点开APP立即就弹出针对用户的标签,包括年龄阶段、身高体重、脸型、单双眼皮等。“我原来是单眼皮,看到APP里公布的不少割双眼皮成功的案例,就心动了。试着联系了客服,两天后,我花了几千元割了双眼皮。” 此后,该APP又不断推出“如果不是做了这个鼻子,你还能这么完美吗?”等一系列极具煽动性的文章。 “看多了平台里的整容脸,感觉审美都发生了偏差,对自己越看越不顺眼。”陈女士坦言,在这些广告“轰炸”下,她先后做了丰唇、垫鼻、磨骨等手术,两年的时间,花了近30万元。 重庆一医美机构的工作人员透露,为了营造“全民整容”的氛围和“爱美无错”的观念,各类医美APP编造了大量“整容改变命运”的凡人故事,有时候还“碰瓷儿”明星来蹭热度。 据天眼查近期发布的《颜值升级避坑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显示,超3600家医美相关企业曾受到过行政处罚。其中,超6200条行政处罚中,近2000条涉及“发布虚假广告、虚假宣传”等内容。 “三非”乱象存安全隐患 除了虚假广告,困扰医美行业的致命问题还有非医疗美容场所从事医疗美容治疗、非正规培训的专业医师执业、非合格的医疗美容产品使用等“三非”乱象。在众多行业专家看来,正是这“三非”乱象,造成了医美行业纠纷不断,更让“微整形”变成了“危整形”。 今年29岁的李丽(化名)是重庆一家企业的公关经理。她表示,这份工作不仅需要足够的业务能力,出众的外表也是必不可少的。 基于“变美赢取更多机会”的考量,李丽成了重庆某医美机构的常客。她不但开了眼角,还几乎每隔几个月就打一次水光针和瘦脸针。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北京常住人口去年末2170.7万人 17年来首现负增长 01-20
- 3种"红牛"并存,咋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06-15
- 广东强降水雨势减弱 汕头等地正救灾复产 09-03
- 美国白宫称朝核问题正朝“正确方向”推进 03-29
- 40家检测机构同时开工 武汉核酸检测存量全面清零 02-22
- 厦门城区发生路面塌陷 被困人员已全部撤出 12-13
- "两高"报告鲜明"亮剑" 打击性侵儿童犯罪,惩防两手硬 05-28
- 反诈劝阻来电显示“公安反诈专号” 向受害人发送“强制提醒” 12-17
- 反腐:没有“功过相抵” 01-06
- 这一季流感不比往年严重 现有疫苗防流感稳定有效 01-28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