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务e线 >

“糊弄学大师”其实反对“凡事皆可糊弄”(2)

2021-02-19 13:52来源:中国青年报浏览:手机版

  “摸鱼的阿汤”把糊弄“屎上雕花的工作”写进小组简介里。相似的概念在2018年出版的《Bullshit Jobs》一书中就已提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教授大卫·格雷伯根据超过250份网友的自述写了这本书,批判那些“狗屎工作”的存在。
  “凯恩斯早在1930年就预测,等到20世纪末技术将足够发达,英美等国将实现一周15小时工作制。从技术角度说,我们的确能做到这一点,但这却没能实现。相反,技术被引导的方向是让我们每个人都工作得更多。”大卫·格雷伯认为,许多没用的工作被创造出来,而员工明知无意义,还要假装并非如此,他们相信,自我价值体现在劳动中,而这制造了“横贯我们集体灵魂的真正的伤痕”。
  大连某高校研究生吴西曾在一家互联网“大厂”实习,被高强度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她说,要是能空出一些“摸鱼”的时间,劳逸结合或许能提高工作效率。
  践行着“二八法则”的“弄弄子”,心里都有自己的天平。“摸鱼的阿汤”说,“事情的重要程度因人而异,而糊弄的前提是知道对自己来说什么才是重要的。”
  给自己找个退路
  陈晓玥的微博置顶是3句叩问:“吾日三省吾身,能明天再做吗?能让别人做吗?能不做吗?”
  如果继续了解她,就会发现藏在“糊弄宣言”之外的积极实践:去年,她跨专业出国读研,正在努力培养早睡早起的习惯,认真准备自己的毕业论文。“那些话只是给自己找个退路。”陈晓玥说。
  还有许多嘴上说着糊弄的年轻人,在认真做事。“弄弄子”吴西说自己有些完美主义,比如论文开题报告本可以直接交一稿,但她会改到截止时间的最后一秒,总想再做得好一点。
  然而,这种好似乎没有尽头。“以前,写论文是一片蓝海,现在有的学术领域研究饱和,难找创新点;高校教师招聘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之后还要疯狂地发文章评职级;两份‘大厂’的实习经历对应届生也算不上突出的优势……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上升通道越来越窄了。”吴西只好说服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
  一些“不如糊弄一下”的调侃,背后是不敢直面失败的心理。吴西认为,“糊弄”与“不想努力了的丧”一脉相承,这些“话术”是不自信的映射。开始做一件事前,吴西会先声称自己只是随便糊弄一下,“这样即便结果不理想,自己不会承受太大的压力,也不会让别人太过失望。”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2月19日 08 版)(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