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元素”文物亮相博物馆 市民就地过“文化年”
新华社南京2月17日电(记者朱筱)春节期间,一幅全长近1米的《四季牧牛图》在南京博物院亮相,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今年春节,江苏多地文博场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保障开放时间,打造各类展览等文化活动,让就地过年的市民们乐享“文化春节”。 南京博物院在春节前夕推出“十二生肖闹新春”展,在主打牛年文物的基础上,集中展出了与子鼠、丑牛、寅虎等十二生肖相关的文物。223件(套)文物涵盖了南京博物院藏的瓷器、青铜、玉器等多种艺术门类,玉牛、水晶牛、黄玉雕牛等与牛相关的40件(套)文物成为焦点。 围绕牛文化这一主题,徐州博物馆与40余家文博机构共同推出“牛转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主题展”,让观众在展览中了解农耕文化以及关于“牛”的文物。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徐州博物馆还推出VR虚拟漫游和3D文物鉴赏,将最具代表性的文物进行了3D扫描处理,市民足不出户,便可多角度、立体式欣赏文物全貌和纹理。 在精心打造线下展览的同时,常州博物馆还将展览搬上“云”端,通过“演绎知识牛”“探索学问牛”“激活艺术牛”“趣答脑力牛”“寻味美食牛”等线上教育活动,为居家过年的市民提供更多选择。南通博物苑则是通过直播的方式带领观众了解当地历史保护区的人文景观。 据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常胜梅介绍,江苏在今年春节期间开展千余场线上线下文旅活动,鼓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保障开放时间,并开展400多场线上服务,以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等形式,开启“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我们在严格抓好文化场馆、景区景点疫情防控的同时,因地制宜推出特色新春产品,让就地过年的群众都能过一个好年。”(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浙江:新生儿一年后申领出生证须先做亲子鉴定 07-29
- 蔡武:坚持文化先行 建设“一带一路” 05-04
- 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若 07-09
-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解读 05-10
- 国务院关于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的通知 11-30
-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 03-28
-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修改《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等7件 04-15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01-03
- 关于印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 08-26
- 刘奇葆与各国汉学家座谈:希望积极传播中华文化 12-07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