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法分子用矿泉水造假新冠疫苗被法办(2)
2020年11月11日,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李某等人的犯罪线索,决定立案侦查,并于11月19日至28日将李某等人相继抓获。12月19日,公安机关以李某等人涉嫌非法经营罪,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检察机关审查认为,李某等人的行为已涉嫌犯罪,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并有逃跑、串供或毁灭证据的危险,依法应当予以逮捕,但涉嫌罪名应当根据刑法第151条第3款的规定,认定为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物品罪。主要理由:疫苗属于生物制品,未经检疫不得出境,犯罪嫌疑人对疫苗真假的认识错误,不影响走私故意的成立;认定为走私犯罪更能完整评价本案行为的性质和危害;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物品罪的法定刑较非法经营罪的法定刑更重,作定性调整符合“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的一般原则。 2020年12月25日,检察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李某、陈某、严某等人批准逮捕。 靠高价打疫苗牟利 第三和第四起案例均为涉嫌非法经营案。 在陈某涉嫌非法经营案中,2020年10月,陈某的哥哥(另案处理)购买到一批所谓“正规新冠疫苗”。随后,陈某伙同他人高价对外销售,并委托乡村医生林某在住处、汽车内为购买者接种。截至2020年12月,合计为200余人接种500余支,陈某等人得款54.7万元。 2020年12月22日,部分接种群众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当日立案侦查并于次日将陈某抓获。案发后,公安机关在陈某住处查获“新冠疫苗”26支,经溯源调查,证实这些疫苗均系用生理盐水灌装的假疫苗。2021年1月19日,公安机关以陈某涉嫌非法经营罪,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检察机关审查认为,陈某虽不明知所销售的疫苗系假药,但在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向不特定公众销售并提供接种服务,违反药品管理法“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不得经营药品”,以及疫苗管理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等规定。陈某的行为涉嫌非法经营罪,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并且陈某系与他人共同作案,有串供或毁灭证据的危险,应当依法予以逮捕。 2021年1月25日,检察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陈某批准逮捕。 在王甲、王乙涉嫌非法经营案中,2020年9月,某地决定实施秋冬季新冠疫苗紧急接种计划,以“重点人群优先、疫情地区优先”为接种原则,并规定了相应的接种条件。11月中旬,王甲经王乙介绍认识了当地负责接种工作的医院负责人。王甲、王乙商定,高价安排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到该医院接种,借机牟利。随后,王甲通过微信群对外发布广告招揽客源,对有需求者收取高额费用。针对付费人员,王甲通过控制的公司,伪造了企业员工证明、出国务工证明和机票行程单等全套接种证明文件,并由王乙安排到医院接种。截至12月初,王甲、王乙共收取了300余人的费用,并安排其中241人做了接种,获利40余万元。 2020年12月3日,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王甲、王乙的犯罪线索,决定立案侦查,并于12月6日将二人抓获。2021年1月5日,公安机关以王甲、王乙涉嫌非法经营罪,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检察机关审查认为,王甲、王乙通过伪造紧急接种新冠疫苗的证明文件,倒卖接种服务,牟取暴利,扰乱防疫秩序,该行为与高价倒卖口罩等防疫物资的行为,在性质上并无差别,在危害程度上还要更为严重,且二人系利用内部关系作案,社会影响恶劣。根据刑法规定,二人的行为涉嫌非法经营罪,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且二人的行为牵涉多个环节,有串供或毁灭证据的危险,应当依法予以逮捕。 2021年1月12日,检察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王甲、王乙批准逮捕。(记者 周斌)(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大意了!被直属领导拉进的领导群,她竟然还是被群友骗了......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
- 女子转发不实微信称炭疽杆菌混进南宁被行拘 03-03
- 一湖北籍人士来汕头发病未报告后确诊 4人被立案 02-04
- 男子半夜进入女病房 冒充医生“查身体”(图) 02-27
- 男子伪造材料冒充房主 骗得购房款18万多元 08-10
- 22人因生产销售假冒食品添加剂被刑事拘留 12-15
- 以老乡关系为纽带 “乔老大”盘踞码头非法倒卖船票 10-20
- 安徽籍男子在青海犯下命案潜逃数年 警方利用DNA技术抓获 06-08
- 从“刷板子”开始 校园欺凌团伙何以演变为黑恶势力 04-24
- 手机号码显示归属外地“影响生意” 机主告通讯运营商法院调解获 02-13
- 针对大学生实施“套路贷”犯罪 重庆10名被告人获刑 05-11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