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税务部门惩戒修复并举优化营商环境

2021-01-22 13:30来源:法治日报浏览:手机版
  三假涉税案呈现六方面突出特征
  税务部门惩戒修复并举优化营商环境
  “‘空壳企业’‘粗暴虚开’‘走逃失联’……当前‘三假’涉税案件具有六方面突出特征。”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局长郭晓林近日透露,2018年8月以来,税务总局联合公安部、海关总署、人民银行组织开展了打击虚开骗税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严打“假企业”“假出口”“假申报”“三假”涉税违法行为。截至目前,累计查处涉嫌虚开骗税企业32.23万户,挽回损失850亿元,抓捕犯罪嫌疑人21532人,4312名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自首。
  全国税务系统围绕进一步优化税务执法方式,紧盯“三假”等涉税违法行为重拳精准打击,同时,惩戒修复并举,高度重视保障当事人的信用修复权利,有力维护了公平正义的经济税收秩序,促进了税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瞄准突出问题实施精准打击
  “三假”是指:没有实际经营业务只为虚开发票的“假企业”、没有实际出口只为骗取退税的“假出口”、没有具备条件只为骗取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的“假申报”。
  “从‘三假’案件查处的情况看,当前不法分子在高额经济利益驱使下,利用种种手段虚开增值税发票、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的现象依然突出。”郭晓林进一步分析说,当前“三假”案件具有六方面突出特征:“空壳企业”成为虚开发票攫取非法利益的主要载体;“粗暴虚开”成为虚开团伙大肆违法犯罪的主要方式;“走逃失联”成为不法分子逃避打击的主要方法;“买单配票”成为目前骗取出口退税的主要手段;“黄金制品”“软件产品”成为骗税人谋取不法利益的新型道具;“虚假申报”成为骗取涉疫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途径。
  涉税违法行为严重危害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税收安全。对此,各级税务部门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税收中心工作,用好稽查“利剑”,“瞄准”突出问题,实施精准打击。
  一方面聚焦重点案件严厉打击,一方面对接受发票的正常生产经营企业注意甄别,不为守法者带来紧张气氛,不给经济发展增添不利影响,通过问题导向,打击不法保护守法;注重源头治理,健全税务实名认证体系,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可抵扣凭证的管理,强化风险预警,依托税收大数据对增值税发票风险进行快速识别和应对。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相继开展8个批次的集中打击行动,组建多层级、跨部门联合专案组,有效提升打击合力,形成波次打击,压茬推进。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为保障各项政策落地见效,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税费优惠政策实施违法活动,国家税务总局于2020年3月中旬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不具备条件只为骗取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的“假申报”,为复工复产营造公平良好的税收环境。
  探索信用修复鼓励自我纠错
  在重拳打击涉税违法的同时,按照依法依规、保护权益、审慎适度的要求,税务部门依据《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信息公布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建立税收违法“黑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的当事人信息。
  2016年,税务总局与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等33个部门签署《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经过几年实践,税收违法“黑名单”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已累计公布“黑名单”案件9万余件,相关信息全部推送至参与联合惩戒部门依法使用。失信联合惩戒与守信联合激励联动推进,综合效果不断增强,充分发挥了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支撑“放管服”改革、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积极作用。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