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前沿 >

记者在南京亲历基层办事"痛点" 打服务差评遭质问(2)

2021-01-20 13:05来源:新华每日电讯浏览:手机版

  “托管在江苏省教育人才服务中心的户口性质比较复杂,不能类同市内户口直接迁移。”当记者向派出所工作人员咨询,为何在同一市域内的户口迁移程序,流程却如此繁琐。对方表示,这类户口属于大学生毕业的时候没地方挂靠,该迁走的没迁走,现在“只出不进”,目前也不支持网上办。
  而在南京市为新生儿登记户口时,网上办理也并不顺畅。记者先后尝试了“我的南京”App、“南京公安”公众号、江苏政务服务网在线申报户口登记,3个系统分别出现无法办理、材料提交不成功、未显示待办事项等问题。
  记者通过“12345”热线反映上述问题时,接线员表示服务热线查看不到政务服务网的个人申办事项,会把问题转交给相关部门。记者很快接到南京市公安局电话反馈,称因江苏政务服务网不由南京公安维护,后台也无法查看到待办事项,并被告知由申请人所属辖区相关工作人员负责答复。
  栖霞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随后致电回复,服务中心主要管理学生和教师户口,新生儿户口登记需要在当地派出所办理。记者随后致电咨询了属地派出所户政管理部门,对方表示网上提交材料后还需寄送原件核验,其实并不省事,线下办理更为便捷。
  记者去属地派出所登记完户口不久,就收到了“12345”热线的短信通知,邀请从“是否联系”“态度是否满意”“结果是否满意”3项评价服务,由于在线咨询了多个部门,最终还得回到线下办理,记者对“态度”和“结果”两项回复了不满意。令人意外的是,栖霞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次日电话质问,“为何评价不满意”,语气如同电商客服接到差评。
  咨询电话“十打九不通”,告知不精准导致多跑腿
  为熟悉办事流程、带齐办事材料,一些群众常常提前咨询业务部门,但记者调查发现,不少部门的对外联系方式长期占线或无人接听,有的部门电话甚至翻遍官网也找不到。
  记者就市民卡办理时限问题,连续不间断拨打南京市市民卡服务中心、栖霞区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长期处于占线状态,即使拨通,也是无人接听。而印刷在“南京政府专递上”的南京市市民卡服务中心电话,拨过去显示“号码有误”。
  一些部门对外联系方式在门户网站甚至查询不到,例如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江苏省教育人才服务中心),在官网和“企查查”等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上都难以寻觅。
  此外,由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因信息不对称,还存在热情地“误导”办事人的现象。
  南京市民吴女士于2020年11月底、12月初先后两次去当地邮局的“交警超市”申领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被告知系统在升级,全市“交警超市”都不能网上办,要申领检验合格标志只能去车管所。
  12月中旬,吴女士在打开交管App查询车管所服务时间时,却发现检验合格标志已在系统里自动生成。记者注意到,早在2020年10月,公安部就出台了新规,自当年11月20日起,非营运小微型客车(面包车除外)超过6年不满10年的,由每年检验1次调整为每两年检验1次。
  记者经历的这些办事“痛点”,印证了在基层“放管服”调研时听到的问题。有基层政务办干部直言,在牵头“放管服”改革时,一些部门“不感冒”,未能形成改革合力,陷入“谁牵头、谁磕头”的尴尬境地。以数据共享为例,为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需要部门将数据拿出来,但现实却是“要数据跟要饭一样”。
  “理想状态是通过流程再造,打造线上、线下统一的政务服务,让群众到一个窗口、一张网上办事。”南京市政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些部门在推进“放管服”改革时,思想观念解放不到位,主观上有惰性,不愿接受新东西。一些部门还担忧部门利益受损,“担心奶酪被动了,例如‘一网通办’后,权力寻租的空间会变小。”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