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守住养老钱,须让“跑路”没出路

2021-01-04 13:21来源:新华每日电讯浏览:手机版
  中国正在加快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新华社记者近期在北京、长沙、南昌等地调查发现,多地都发生了养老机构“跑路”事件,一些老人数十万元的资金被卷走,而这些都是他们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保命钱”。
  这几年,“银发经济”快速发展,各类资本争相进入,但养老行业总体存在门槛不高、发展不成熟、鱼龙混杂等问题。有的企业老板动机不纯、实力不足,进入养老行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圈钱”,而不是真正想从事养老服务,“跑路”的风险自然很大。
  根据各地披露的案件,养老机构已成非法集资、诈骗的高发地,常见的套路有:以提供养老服务的名义收取会员费、保证金,并承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但实质是非法吸收公众资金;以销售产品如会员卡、优惠卡等名义,让老人存入一笔钱,以获得优先入住和打折优惠资格;打着投资养老公寓、养老院的幌子,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近两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了对养老领域非法集资、老板跑路乱象的打击力度,一批问题企业被逐渐“挤出”市场,整个行业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如何防范风险、加强监管、化解存量问题,如何形成“莫贪养老钱,‘跑路’没出路”的高压态势,还需进一步下实功夫、细功夫。
  具体来说,“事前”要加强消费教育和投资预警。如今,在“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养老机构的设立由审批制变为备案制,帮助老年人“擦亮眼睛”、提高辨别能力显得尤其重要。一些地方探索“白名单”制度,定期更新已备案的养老机构,并在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起到了引导老人慎重选择、促进企业合规经营的作用。
  “事中”要用好技术手段,实行综合监管。对于会员制等高风险的收费模式,可以采取很多技术手段,比如通过商业银行第三方存管的方式确保资金管理使用安全,要求收费额度原则上不能超过经营者可抵押物估值,且不得投资风险行业等。这些举措的关键是要严格执行、落到实处。
  部分所谓的养老新业态公司选择以地产、金融、文旅的名义登记注册,“绕开”在民政部门的备案流程,容易成为监管盲区。对此,各部门要避免“踢皮球”,而应该积极主动作为,建立民政、公安、市场监管、卫健、消防、税务等部门联动、数据共享的综合监管机制。
  “事后”要惩戒有力、形成震慑。对于老板“跑路”的养老机构,老年人及家属最为关心的是:老板能否尽快归案?已投入的钱能否追回来?从现实的案例来看,不管是涉嫌诈骗还是民事纠纷,维权之路都是漫长而艰难的。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打击、追缴、惩处力度,落实信用约束、联合惩戒等措施,曝光一批典型案例,让养老机构的经营者“不会跑、不敢跑”。(评论员白田田)(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