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会所整治回头看:关停20家,转型76家,期满收回2家(3)
目前,会所整治的“杭标”正作为“省标”在浙江全省推广。一方面,扎紧制度笼子,探索建立禁入事项清单,完善登记备案制度,加强经营业态规划,从源头杜绝问题隐患;另一方面,强化动态管控,利用前置审批、“大数据+监督”等有效手段,加强常态监控、精密智控。 “比如,杭州市在西湖景区建立实名地址库,设立驻店联络员,引入电子沙盘、监控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监管;金华市在文保单位、风景区划定场所招租、餐饮许可红黄区域,事先预警提醒。”郑志兵举例说。 在温洪亮看来,如果将专项整治和“回头看”视作“治标”的话,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推进作风建设,则是最有效的长远之计和“治本”之策。 4 做好整治后半篇文章—— 引导转型,避免一关了之、资源闲置 临近中午,花港茶楼一层大厅逐渐客满。正在为廖显伦添茶的,是茶楼经理董亚文。 “花港茶楼由本地企业楼外楼和湖畔居共同运营,2014年9月开业以来,一直坚持大众化消费。”董亚文说,茶楼最多可容纳200人,通过淡旺季补差,总体上一年比一年效益好。 “为了支持企业发展,作为业主单位,我们在租金、硬件改造等方面也提供了相应帮助。”西湖风景名胜区花港管理处商贸旅游科科长来健告诉记者,花港茶楼的租金较之“莲庄”减少了一半以上。 发挥场所自身价值,实现良性发展,避免一关了之、资源闲置,是做好整治“后半篇文章”的关键。对此,杭州的经验是引导转型,走经营性转型和公益性转型之路。 位于湘湖景区的玛雅岛曾是一个以女子康养业务为主的高档消费场所。“回头看”中,针对其定价高、缺乏大众性和开放性等问题,相关部门指导督促责任人进行整改。今年4月,该项目按民宿标准办理审批手续,其客房、餐厅、会议室、接待大厅等功能区按酒店模式对外营业。 “从原来单一发展高端医疗美容、会员定制,转为现在整合民宿餐饮、团队接待等多种经营形态,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人气聚起来了,口碑攒起来了,长期盈利能力强起来了。”转型后的酒店负责人劳文君举例说,今年10月,仅客房住宿这一项,净收入就达到了5万多元。 另一种转型模式是注重公益属性,增强其公共服务能力。 同样位于湘湖景区的掬星岛,曾被发展成提供餐饮服务的高档会所。2014年专项整治后,转型为掬星岛茶室。2018年,再次转型为文化旅游项目,成为进行学术研讨、文化展览的“网红打卡点”。 “管委会还在岛上设立了以服务群团组织建设、文化交流研讨为主的共享式党群驿站,免费对公众开放。”湘湖景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柏秋良说,景区内类似公共资源场所均按不同等级纳入管理名册,与经营主体签订承诺书,实行网格化管理,一旦发现违规的苗头就能精准处置,保证公益属性不变味。 既注重保障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服务复工复产达产,又坚持依规依法,多措并举、一体推进……采访期间,在看到“回头看”成效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引发记者思考。 比如,在“可进入”方面,如何防范化解转型和整改中的形式主义,避免弄虚作假、有名无实的“开门”? 再如,如何帮助转型后的经营性场所在服务大众的同时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普遍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取得社会效果与经济效果的双丰收? “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回头看’工作、巩固拓展整治成果,以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金伟说。(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六省份检察院协作全面加强长江上游生态司法保护 05-05
- 药品管理法修订 连云港版“药神案”律师申请延判 08-31
- 中国基金业协会公示8家拟失联机构 02-17
- 民政部:捐赠人不得通过慈善组织、红十字会定向捐赠其利害关系人 02-15
- 游客称泰国游被诱导供佛等花近万 导游:只是介绍 01-09
- 故宫海选工匠修缮养心殿 木作工匠比拼“精确” 10-14
- 国家林草局解读如何进一步深化自然保护地改革 07-12
- 我国端午节期间查处酒驾醉驾等严重违法行为58万余起 06-10
- 契税法明年9月1日起实施 不涉及买房契税变化 08-13
- 内蒙古赤峰市一企业发生煤气泄漏事故致4人死亡 12-16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