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诊、开药,靠谱吗?
同一病例问诊不同平台 不同医生给出不同诊断网络问诊、开药,靠谱吗 一张口腔内溃疡滋生的照片,拿给3个网络问诊平台上的若干名不同医生问诊,却得出了众多不同的诊断和处方开具。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购药场景受限,很多患者把问诊需求转移到网上。各大互联网医院、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纷纷推出在线免费咨询、便民门诊、远程会诊等服务,医保支付、药品配送快速上线,助力线上抗疫。艾媒咨询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4月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为4500万人,渗透率为6.6%,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7.9%。报告显示,疫情使得在线医疗普及度与大众认知大幅提升,推动了在线医疗的发展。 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在线医疗大幅发展的同时,网络问诊、开药过程仍存制度漏洞,导致公众“体验”并不算太如意。 同一病例问诊多名医生,诊断结果五花八门 家住安徽的小李今年疫情期间帮助父亲使用网络问诊的经历,如今已经成为父亲抨击“网络不靠谱”的重要依据。 今年3月,小李的父亲因“口腔溃疡”问题受到困扰,“嘴巴里起了很多白色的皮,而且越来越严重”。当时受疫情影响,县医院只有发热门诊可以接诊,别的科室一律停诊。自诩“见多识广”的年轻人小李,决定通过网络问诊帮父亲看病。 他问诊的第一名医生是安徽一家三甲医院口腔科医生,在给对方看过父亲的口腔照片并书面描述相关症状后,该医生诊断为“舌炎引起的口腔溃疡”,“吃一点消炎药,注意休息就没事了”。这名医生还开具了消炎药处方,嘱其线下购药。但两天之后,小李父亲的病情又加重了。小李随后又选择了其他两家互联网问诊平台上的几名口腔科医生,提供的还是同样的照片和病情描述。 “这几个医生说得七七八八,都不带重样的。”小李说,有人诊断是“重度口腔溃疡”,有人诊断是“念珠菌感染”,还有人说就是“口腔发炎”。每一名线上医生,都给小李父亲开具了不同的药,“我实在被弄糊涂了,所以干脆啥药也没买,拖着吧”。 最终,小李的父亲在县中医院开诊后去看病,才确诊他是“由抗生素引起的念珠菌感染”,经过几个礼拜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 上海一所三甲医院口腔科资深医生告诉记者,“念珠菌感染”对口腔科医生来说实在算不上是什么疑难杂症,也不需要专门请口腔科细分领域专家问诊。之所以造成“一张图片,不同医生给出不同诊断”的原因,他认为是网络问诊的“天然局限”造成的。 “在网上,你拿着正规大医院拍摄的片子、出具的病理报告来复查、复诊、咨询都可以,但首诊肯定不行。”这名医生介绍,口腔科医生线下问诊时除了观察口腔内部情况、病情问询,还会辅以触摸、按压等动作,仅凭口腔照片和病情问询,很难实现“准确诊断”,更别说是开具处方了。 线上购买处方药,消费者“赚到了”? 除了网络问诊,在互联网平台上购买处方药,也成为“互联网+”便民的一大特色。 小吉是一名在读研究生,因学习、生活压力大等问题,他近段时间出现了脱发症状。在网上查询了相关资料以后,他认为自己所患的应当是“雄性激素脱发”病。网上搜索显示,服用非那雄胺可能会有效果。但非那雄胺是处方药,副作用是可能会对男性生育功能造成影响。通常去医院问诊时,医生也不会随便开具这款药物。 记者注意到,有病网上查一查,成为很多青年遇到疾病时的一个自然反应。广州日报此前一项针对网友的调查显示,42.53%的人每次生病都会利用网络搜集信息,53.64%的人视疾病情况而定,仅3.84%的人“从不这么做”。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贵州减税降费和清费立税成效明显 10-20
- 河南高速交警曝光6类“危险超员车” 08-25
- 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聚焦创新发展 05-26
- 述评:狠抓办案不放松 法律监督护公正 09-23
- 国家铁路局公布两起普速铁路旅客列车事故调查结果 05-01
- 武汉海关上半年立案查办走私象牙等案件157起 07-29
- 广东接中央环保督察转办252条刑案线索 已刑拘135人 07-14
- 图说时事|两岁孩子买全票? 10-13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到武汉市三民小区及周边市场现场督导 05-11
- 国家林草局:全国收缴野生动物39000多只 02-28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