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反思“寒冬洒水”要更走心
11月29日早高峰,在山东枣庄的部分路段,市民正小心翼翼地前行。可即便如此,还是有骑车人接二连三地滑倒在地。 路面结冰了?是的。据报道,当地气温骤降,被洒水车清洗过的路面变成“溜冰场”,过路市民叫苦连连。对此,当地“深表歉意”,表示将密切关注天气情况;气温低于2℃时,全面停止洒水作业。 洒水、结冰、滑倒,事情并不复杂。质疑、报道、回应,也皆为“常规操作”。但以小见大,这只麻雀还是值得解剖一下。 首先,误解应澄清。作为城市管理的标配,洒水车功劳不小,但也没少惹是生非。近年来,从雨天洒水到冬天洒水,相关争议并不少见。必须承认,其背后有误解成分。其实雨天也好、冬天也罢,洒水作业都有必要性。冲洗地面、浇灌草木、治理扬尘,不一而足。网友之所以“想当然”,跟信息不对称有关。此外,就枣庄的案例而言,零下4摄氏度,洒水车依旧“敬业”工作的滑稽场景,并不存在。从官方回应来看,洒水是28日晚班,由于29日凌晨气温骤降,才致使第二天连累行人。 当然,即便如此,也不能脱责,更不能少了反思。对于“寒冬洒水”,最该反思什么?答案不复杂——管理僵化。也就是说,重点不在于何时洒水、能不能洒水,而在于如何“正确”地洒水,避免把好事办砸。 近来,关于城市治理,我们常强调“绣花功夫”,强调精细、精准、耐心、巧心……道理并不高深,共识早已形成,但具体执行起来可能繁杂琐碎、千头万绪。就以洒水来说,所谓“绣花功夫”,一项很重要的要求就是因时因地制宜。管理,应该是动态的;反应,应该是灵敏的。尤其在气温不稳定的冬天,更要做好预判,更要避免循规蹈矩、教条主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城市治理涉及多元主体。比如不少地方的环卫作业已外包给保洁公司,并对次数、是否按时等进行量化考核。职能部门、购买服务、“绣花功夫”——如何共同绘好“工笔画”,需要意识真正“升级”、管理进一步优化。 (夏振彬)(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北青报]别让"网红景点"成为一个贬义词 11-02
- 7600亿元与“提头来见” 03-20
- 评论:违法发放高利贷入罪符合民意期待 10-23
- 外媒盛赞中国迈出保护非洲大象重要一步 01-10
- 个人信息遭“裸奔”,维权卡在哪儿? 01-07
- 中青报刊文:从抓贪官向制度化反腐转变 10-10
- 中国减贫 世界称羡 10-23
- 瞭望: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05-12
- 评论:"年度金曲"评选 别成流量自娱自乐 12-13
- [北青报]构筑疫情防控严密屏障 为中小学开学护航 04-13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