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后不诉率上升情况的数据分析(2)
(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影响。2018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被写入刑事诉讼法。认罪认罚从宽既是制度也是原则,贯穿于刑事诉讼的主要阶段,这其中就包括审查逮捕环节和审查起诉阶段。刑事诉讼法第81条第2款规定:“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可见,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在办案机关、辩护人、值班律师的引导和释法说理下自愿认罪认罚的,其社会危险性和羁押必要性的评价都会降低。因此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程序适用上对逮捕率的下降有相当程度的影响。特别是从数据看,2020年1月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已办理的审查起诉案件中,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审结1063287人,占同期审查起诉案件审结人数的85%。这么大体量的案件都在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逮捕率的影响自然也是不小的。另外,从捕后不起诉案件类型来看,2020年1月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因犯罪情节轻微作出相对不起诉的7789人,占捕后不起诉总数的64.5%,同比增加1.8个百分点。之所以有这种变化,部分原因是实践中一些检察机关将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与相对不起诉结合,通过引导捕后犯罪嫌疑人主动认罪认罚,以悔罪和赔偿获得被害人谅解,达成刑事和解等方式,合理适用不起诉裁量权,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捕后不起诉的适用人数和案件数。总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广泛适用,降低了逮捕率,同时赋予了不起诉制度新的适用空间,这些因素的聚合促成了捕后不诉率的提升。 (三)服务保障非公经济政策的影响。近些年,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各级检察机关在办理涉企业刑事犯罪案件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努力做到惩治和预防犯罪与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规范引导企业守法经营并重,把让市场主体“活下来”“办下去”“发展好”作为司法办案的重要价值取向。为此,检察机关在涉企犯罪案件中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捕诉策略。一方面,各地检察机关为了保障疫情期间企业经营管理的平稳过渡,在使用羁押性强制措施时更为慎重。例如,对涉企犯罪的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关键技术人员等重要生产经营人员,社会危险性不大、不影响诉讼顺利进行的,更多考虑使用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再如,一些地方检察机关依法探索使用电子设备、定位报警、“羁押码”应用软件、人脸识别等信息技术手段,对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涉企犯罪人员进行监督管理,一定程度上对逮捕起到了较好的替代效果。上述做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扩大了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适用,较大幅度地降低了逮捕的适用率。从“主要办案数据”看,2020年1月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对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刑事犯罪嫌疑人批准和决定逮捕7192人,同比下降32.6%。另一方面,2020年1月至9月,经济犯罪捕后不诉的犯罪嫌疑人为2179人,占捕后审结人数3.3%,同比增加0.3个百分点。这说明经济犯罪中不起诉的数量也有增加。而且,各地检察机关也在积极扩大相对不起诉在涉企犯罪案件中的适用,一些地方检察机关还在探索企业犯罪中相对不起诉的改革方案,充分利用审查起诉期间给予涉罪企业一定的“整改期”,期满后对于企业认罪认罚,退赔退赃、达成和解、整改有效的,依法合理适用不起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捕后不诉的案件量作出了贡献。 除此以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刑拘直诉制度的适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2020年1月至9月的逮捕适用率,间接缩小了捕后不诉率计算中的分母——捕后审结人数。 捕后不诉率的提升并不意味着逮捕质量的下降 即使在“捕诉一体”办案机制改革前,捕后不诉率也是考核逮捕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各地检察机关对于捕后不诉率的升高其实保有较高的“警觉”,如果升高是逮捕把关不严,强制措施滥用的结果,自然需要对捕诉部门的办案人员加强引导和监督,避免类似情形的再发生。虽然2020年1月至9月捕后不诉率小幅升高,但从捕后不起诉案件的结构看,逮捕质量其实有相当的保障。从数据看,因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7789人,占捕后不起诉总数的64.5%,同比增加1.8个百分点;证据不足不起诉3923人,占32.5%,同比减少1.4个百分点;法定不起诉356人,占3%,同比减少0.4个百分点。可见,捕后不诉率的升高,是因为犯罪情节轻微的相对不起诉案件的增幅显著超越了法定不起诉案件、证据不足不起诉案件的降幅。诚如前文所言,这主要是因为“慎诉”理念的贯彻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而法定不起诉案件、证据不足不起诉案件占比的大幅下降,恰恰说明实行“捕诉一体”后,各地检察机关将起诉的标准和办案思维前移到审查逮捕阶段,检察引导侦查力度的不断增强,减少了既往逮捕的随意性,增强了捕诉的联动关系,进一步提高了逮捕的质量。另外,当存在刑事诉讼法第16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证据不足时,检察机关能更加慎重地批准或决定逮捕,及时作出不捕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归因于“少捕”“慎押”的理念,以及各地检察机关积极服务保障非公经济发展的结果,上述做法显然是正向的和值得鼓励的。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中国出口口罩质量有问题?医疗物资被限制出口?权威回应来了 04-07
- 中央军委表彰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 01-28
- 微信向单位请假算数吗?劳动争议诉讼证据有了新要求 05-07
- 车辆违停一处,最多会被贴几张“罚单”? 09-24
- 开豪车接送孩子被踢出群 到底是谁“玻璃心” 10-10
- 乡镇快递“最后一公里”为何总在“施工”中 10-29
- 抚顺市河北地区:依法纠正一起刑期计算错误案件 04-22
- 北京开展物业管理区域高空坠物专项治理 07-14
- 河南高速交警曝光6类“危险超员车” 08-25
- 尼日利亚卡诺州霍乱疫情致28人死亡 08-15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