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短视频APP带火歌曲? 音乐人并不买账(3)

2020-11-18 13:40来源:北京青年报浏览:手机版

  个人用户算侵权吗?国际通行做法由平台“买单” 
  值得关注的是,在短视频平台,个人上传作品时可以不使用平台提供的音乐,直接上传完整的有配乐的视频作品。因此平台往往以“用户上传”为由,表示对音乐使用情况难以统计。业内人士认为,这只不过是想要逃避责任的借口,说到底还是平台的版权意识不强。其实,现在通过声纹技术完全可以分析并掌握数据。
  那么,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如果短视频不存在商业目的,是不是就不算侵权?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有明确规定,公共版权作品是可以任意使用的,一般是指超过版权期限的作品。除此之外,未经授权允许使用他人音乐是侵权行为,无论是否商用,都属于侵权行为。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个人需要向音乐人支付版权费用。音集协副总干事国琨表示,国际上通行做法是,多数除了纯音乐平台之外的综合性平台,会拿出总体营收的2%到5%,作为版权成本的支出。
  “我帮你推广,你跟我谈钱?”说不通 
  此外,音乐人与平台之间也存在着博弈。客观上短视频平台确实带火了一些原本小众、并未被观众熟知的“宝藏歌曲”,甚至使得一些原本“过气”了的老歌“翻红”。所以一些平台和大V账号存在“我帮你推广,你还跟我要版权费”的思维,音乐人也不知如何应对。
  周亚平对此并不认可:“音乐作品需要宣传,我们不否认宣传、推广的作用。但是推广费、宣传费和作品的版权收益是两件事。”据其介绍,传统唱片业在推出音乐作品后,前几个月的宣传期内免费提供给各平台播放,并且要向平台支付宣传费用。但宣传期之后,作品如果“大火”,平台还想要使用该作品时,就需要支付版权费用了。(记者 陈斯)(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