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冒伪劣、以次充好怎么办?今后有了新对策
你买的食品真实吗?我这么一问,也许你会感到一头雾水,但我这样说你可能就明白了。你如果花100多块买了瓶有机蜂蜜,却发现是只值几块钱的糖浆和白糖,你看着注明是“纯天然”的果汁买回家却发现掺了水和香精。大闸蟹、五常大米、西湖龙井等特产更是真假难辨,各种食品欺诈行为屡见不鲜,让消费者苦不堪言。 这些我们比较熟悉的假冒伪劣产品问题,国际上比较通用的食品欺诈,都属于食品真实性所讨论的问题。这就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广受关注的热点名词“食品真实性”。 11月1日,国家级“食品真实品质认证”正式推出,国内有关各方力图重塑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并建立消费信任。当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主办,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承办了2020食品真实性技术与产业发展国际论坛。 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鉴别食品真假需要依赖科学技术手段,同时还需要进行广泛国际合作,建立食品相关真实数据库。“加速建立相关标准才能做到有法可依。”陈君石说。 当前我国食品流通市场缺乏对产品质量真实性的监管技术手段,民众不时买到质次价高的食品,行业也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食品真实性就中国的情况来讲,绝大多数的假冒伪劣、食品欺诈反映的是以次充好、以假冒真的经济利益导向的食品真实性问题。食品的不真实,最重要的危害是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 中国的食品欺诈行为,目前的查处难度大,监管成本很高。“食品真实性问题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重点、难点,要解决食品真实性问题,监管部门需从源头加强食品认证监管,做好产品溯源工作。”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督管理司二级巡视员何小群在会上说。 “食品真实品质认证”将以核磁共振波谱、同位素质谱、高分辨质谱、生物溯源等前沿科技手段为技术支撑,通过“海量样本数据对照”“主动市场抽检”等手段构建食品大数据,结合区块链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公开、透明、便捷、有效的食品数据信息“云空间”,实现食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可保障、可溯源、可监督,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同步性,重塑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并建立消费信任。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发出了不少食品真实性的鉴别方法,涉及葡萄酒、白酒、蜂蜜、橄榄油等诸多品类。不过因为“打假”的成本很高,以经济利益驱动的高附加值食品领域的真实性问题相当突出。鉴别食品真假需要依赖科学技术手段,实际上这种技术比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更难。不仅对鉴别技术有一定要求,还需要进行广泛国际合作,建立食品相关真实数据库。(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湖北:敬仰英烈 崇尚英烈 维护英烈尊严 09-30
- 代表委员建议完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 05-23
- 温岭槽罐车爆炸事故搜救基本结束 共造成20人死亡 06-15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在海军“和平方舟”站举行 09-22
- 一小学拟用商铺改教室?家长:孩子安全和学习如何保障 07-07
- 快递柜该不该收费?福建省消委会这样回应 05-11
- 网络生态治理规定征意见:不得制作调侃自然灾害类信息 09-11
- 扫黑除恶|名为"佳丽贷",实为"套路贷" 05-08
- 无锡梁溪:执行监督规范司法拍卖秩序 09-25
- 新一轮医保药品准入谈判结果公布 名贵药如何开出优惠 12-0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