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消费伪升级的“小众奶”背后推手是谁?
原标题:消费伪升级的“小众奶”背后推手是谁? 水牛奶、牦牛奶、羊奶、骆驼奶、植物奶……这类乳制品近年来成了消费市场的新宠。不少博主都在“安利”它们,称其比起普通牛奶,味儿更浓、营养更好、脂肪含量更低。与此相关的传言,也在朋友圈不断传播 (11月12日《科技日报》) “小众奶”成了消费者的新宠,与虚假宣传有很大关系。有的广告称水牛奶的营养价值比牛奶高出几十倍,而且脂肪含量更低、更易被吸收。事实上,水牛奶一些营养素的含量确实略高于牛奶,但并没有高出好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且,水牛奶的脂肪含量高,这与广告宣传的完全截然相反。有的广告称羊奶比牛奶更接近母乳,事实是,两者乳化调整后差异非常小,不存在谁比谁更接近母乳。还有的广告说植物奶利于减肥,而事实是,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植物奶都含有不少糖,自然会使人发胖。 商家把这些“小众奶”描述得比牛奶更有营养,或更有利于吸收,对消费者形成了误导。现在消费转型升级,消费需求多样化,一些商家敏锐地看到了商机,大肆宣传 “小众奶”的营养价值,强行把“小众奶”与“消费升级”挂钩。一些消费者以为喝“小众奶”更营养,满足了自己消费升级的需求,实际上反倒是消费降级。 消费者健康消费需求高涨,但有的消费者科学素养不高,再加上不健康消费心理的引导下,很容易给无良商家以可乘之机。不仅是“小众奶”,一些声称“儿童专用”的食品和老年人的保健品,背后都有一些无良商家通过虚假宣传,给消费者埋下购物陷阱。这些都是消费伪升级商品的幕后推手。 要戳穿这些消费谎言和消费骗局,关键还是需要监管部门能够加强监管,规范行业发展,对违法犯罪等行为及时依法惩治。网络平台也要加强对入驻商家的资格审理和经营监管,把好商品质量防线,避免无良商家利用平台进行消费欺诈。消费者也要对商品宣传提高警惕,避免被无良商家忽悠,又为此交了“智商税”。(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或10月出台 正征求部级官员意 07-29
- 短视频火爆下,如何保护“老年的她” 10-22
- [新京报]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确保权力有序运行 11-04
- 人民日报:健全党内法规才能更好执政 11-29
- 科研存“黑洞”源于制度有“裂缝” 10-22
- 遏制不文明旅游行为,必须较起真来 04-08
- 评论:驳回“国宴”商标申请让市场竞争更公平 09-18
- [新京报]虚构的"种草",是污染购物环境的"毒草" 04-29
- 新华国际时评:南太之行展现中国精彩外交 11-24
- 处理好虚拟财产,亟须跟进的不只是法律 01-09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