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砍出“白菜价”之后
从1.3万元降至700元,94.6%的降幅,结束了心脏支架的“暴利时代”。10个中标产品价格均不超过千元,最低仅469元。预计全国患者将于2021年1月用上国家集采降价后的中选产品(据11月9日《新京报》)。 心脏支架又称冠状动脉支架,这种直径2-4毫米,长几厘米的圆柱、空心、细小网状金属,在关键时刻,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时候,是开通血管的终极武器,很多心梗急性期患者因为及时植入心脏支架,使生命得以延续。 然而,动辄上万元的价格,也曾经逼退一些患者求生的念头。国内多位知名心血管专家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批评国内心脏支架暴利和滥用现象,呼吁整治包括心脏支架在内的高值医用耗材。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提出为了治理价格虚高、过度使用等问题,要取消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2019年底前实现全部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零差率”销售。同时,按照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促进市场竞争等原则探索高值医用耗材分类集中采购。 此次心脏支架集中带量采购,也是我国首次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最终通过公开竞价,产生拟中选产品10个,价格均不超过千元,最低仅469元。 “价格一下降了九成,可以救很多人命”。消息一出,评论区欢声一片,很多网友表示,心脏支架砍出了“白菜价”,百姓的就医负担明显减轻,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心脏支架砍出“白菜价”,只是国家治理高值医用耗材砍出的第一刀,要落实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切实推动解决看病贵问题,还需要有监管部门跟进才成。 “集中带量采购”确实对高值耗材产业链上的整个供给侧都有影响,包括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价格都会有所下调。不过,要想降低医保费用和患者医疗支出费用,除了供给侧改革,在产品质量和产品使用方面,都应该加强监管。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担忧,因为心脏支架在国内一直存在滥用现象,国外一般使用不超过3个,国内很多医院用到五六个。对于心脏支架,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用几个,都要有明确细致的规定。相关职能部门有责任明确医疗机构从采购、遴选、使用、监控,进行全流程的严格管理,确保高值医用耗材在医疗机构内向前可以溯源、向后可以追踪。 高值医用耗材是指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临床使用量大、价格相对较高、群众费用负担重的医用耗材,包括冠脉介入类、血液净化类、骨科类等12类医用耗材,如心脏支架、血液透析管路、起搏器、骨科用钢板等。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高值耗材范围非常广,品类不像药品,现在也没有非常系统的分类。卫健委正在研究选出一些临床应用量比较多,同时价格非常高、占用资源比较多的品类作为治理重点。 因此,真正的监管考验,或许不再是价格,而是产品质量和能否规范使用。期待相关行政部门,以有力的行政监管和法律约束,杜绝“便宜无好货”和滥用的可能,这也是降价之外,公众更大的期待。(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被冒名办卡,别光指望当事人发现
- 下一篇:[经济日报]快递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相关阅读:
- 评论:美国警察是否执法过度 01-22
- 斩断低俗弹窗广告背后推手 07-15
- “首例空难追责案件”的意义在追责之外 12-22
- 国务院法制办:商标侵权最高拟赔百万元 07-29
- [光明日报]共享单车:准入须有限、放开须谨慎 08-02
- 人民日报:转作风,就得“一锤接着一锤敲” 03-28
- [人民网]“纸面服刑”,绝对不行! 09-07
- 唯有深化改革,才能确保独立司法 12-03
- 评论:让惩罚性赔偿成为疫苗安全保护利剑 11-14
- 评论:对右肾“自然萎缩”应启动司法调查 02-07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