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法律面前,"代拍秒杀"不是好生意
议论风生 不论是对消费者,还是电商生态,“代拍秒杀”都是一种“负能量”,不应该任由这种网络灰产横行。 双11临近,各电商平台陆续上架低价限量优惠商品,也让隐藏在背后的一条“代拍秒杀”产业链浮出水面。据媒体调查,市面上存在大量收费1至50元的秒杀代拍服务,有商家承诺提供用户名和密码后,即可在0.05秒内拍下指定限量商品。此外,顾客如想自己动手操作直接秒杀,也可购买8元至100元的“抢拍器”。 不过,多位专家指出,这除了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严重时还有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带来账户被盗刷、电信网络诈骗等问题,需警惕“代拍秒杀”这条灰色产业链。 “双11”期间,电商平台推出“秒杀”商品,也是为了促销。然而,由于平台提供的“秒杀”商品“僧多粥少”,导致许多消费者“秒杀”失败,从而也催生了“代拍秒杀”这种新兴的灰色服务。其服务收费虽不高,但因其隐藏多重风险,甚至涉嫌违法,并不足取。这也应当引起监管部门重视,并采取有效手段对其进行规范。 首先,“代拍秒杀”有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目前网购账号都已实现实名制注册,而实名制账号本身是一种身份代表,是个人身份的认证,将这一身份信息交由线上商家,潜藏着较大风险。要知道,消费者的购买记录、收货地址、电话等个人信息泄露后,就可能会被不法者利用,进行“精准”诈骗或发送诱导信息,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 其次,表面上看,对于提供“代拍秒杀”服务的商家来讲,是一种双方自愿的有偿服务形式,但第三方“代拍秒杀”,有违交易公平,会损害其他普通消费者的利益,扰乱网购市场秩序。正如有律师指出的,这种抢购模式,突破了电商平台销售限量商品的随机性和公平性,构成不正当竞争。 最后,一些所谓的代拍手段,并非掌握了多高级的技术,不过是利用程序非法侵入或控制计算机系统,而这已涉嫌触犯刑法规定的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应当依法追究经营者法律责任。此前,就有团伙因销售“联合抢拍器”非法获利而被追究该罪,这足为一些非法代拍商家所警醒。 可见,“代拍秒杀”并不是一门好生意,其不论是对消费者,还是电商生态,都是一种十足的“负能量”,不应任由此一灰产横行。眼下,“双十一”购物季已开始,“代拍秒杀”也在一些平台开启“兴风作浪”模式,相关方面也该及时出手了。 而治理“代拍秒杀”,一方面需平台加强审核,通过关键词筛选、大数据侦查等方式持续监测、分析、识别提供代拍服务的账号,及时切断不正当“代拍”操作,进行“反代拍”“反代秒”;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该对其进行依法“秒杀”,积极主动受理消费者与平台的投诉,并通过与平台的数据共享或者其他联合治理模式,精准、有力打击非法“代拍秒杀”行为。 □张西流(时评人)(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北青报]别让"网红景点"成为一个贬义词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阅读:
- 选专业跳不出“老一套”?同学,这些热门专业了解下? 04-11
- 校园安全监管不能公私有别 12-15
- [光明日报]偷外卖行为可以有罪不诉,不可强行洗白 07-21
- 女性代表委员:唱响两会好声音 03-09
- 评论:从基层法院实践看陪审制度的改进 01-17
- 医院领导拒戴口罩,忘了“口罩文明”常识? 02-11
- [北青报]老楼加装电梯该如何走好“第一公里” 05-22
- 法制日报:禁止违规兼职是反腐重要前提 06-05
- [光明日报]踩踏丹霞地貌的博主亦踩踏了底线 07-14
- 上海民警佩枪巡逻引走火误伤平民之忧 04-23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