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换脸”有危险(2)
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发布的《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显示,测评的100款App中,有10款App涉嫌过度收集个人生物特征信息。 专家认为,人脸等生物特征信息具有随身性、唯一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指纹、人脸等生物特征信息未来将更广泛地应用于金融、购物、安全等生活场景。不过,在安全性尚未达到百分百,甚至存在可复制性的情况下,由此带来的风险也需要引起重视,并从法律和技术方面寻求解决方案。 利用新技术 拧紧安全阀 据北京互联网法院统计,在涉网侵害肖像权案件判决中,每案原告诉请损害赔偿金额均值近30万元,但是每案实际判决支持损害赔偿金额均值不足5万元。导致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有:权利人对其知名度举证不足;权利人对其实际损失和侵权行为人获得利益举证不足。 有专家表示,AI“换脸”法律风险点较多,很多案例对受害人造成的伤害难以及时发觉且极难有效救济,需要高度关注、积极预防。 对此,赵长新建议,肖像权利人可主动采取技术手段检索肖像被使用情况,及时保全侵权证据,注重收集、保存有助于证明自己社会知名度的证据,一旦涉诉,积极提交损失证明的证据或与侵权损害后果相关证据,如商品交易量、文章阅读量、侵权持续时间等,为法官酌情认定财产损害赔偿金额提供参考。同时,各类网络平台要增强法治观念,积极利用技术手段,建立智能防控、识别、制止侵权行为的有效机制,预防和减少平台中侵权现象发生。 也有专家表示,随着AI“换脸”使用场景更丰富,行业和监管部门应当加快技术升级,研发相应的“反换脸”检测技术,加快建立人工智能算法的安全评估制度,解决相关技术滥用问题。(记者 刘峣)(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南京通报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 下一篇:北京公交警方通报公交司机跳桥事件
相关阅读:
- 四部门联合部署整治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 01-26
- 六省份检察院协作全面加强长江上游生态司法保护 05-05
- 检察官说|帮贫困户增收致富的货款竟落入村主任腰包 05-12
- 当心,瘦身咖啡有毒 09-08
- 代驾中途下车致车主酒驾出事故,谁来承担责任? 07-13
- 权威专家解读非洲猪瘟防控有关情况 03-02
- 部分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和获奖集体风采 05-04
- 第84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圆满完成 07-27
- 浙江一协警手撕挡风玻璃救人 称只是做该做的事 02-05
- 人社部等五部门:确保重点企业用工 关爱重点地区劳动者 02-06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