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购买求职服务,就能“花钱买省心”?(2)
除了“保OFFER”外,内推和直聘的机会也是毕业生迫切想获得的。有业内人士指出,付费内推的“水很深”。 “内推只是把简历推荐给公司的人才库和某些对应团队,能不能够留下来,看的是能力匹配和是否有岗位空缺。”供职于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李羽对记者说,“我们内推不用付费,如果有,也只是私人对接其他机构的行为。”她指出,公司会按照正常流程招聘员工。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求职服务机构在推销时往往夸大其词,诱导迫切希望获得工作的毕业生签订合同。一旦产生纠纷,维权耗时费力,有毕业生称,“在找工作的时候,耽误不起时间,没有精力与培训机构纠缠。” “给你发OFFER是企业,不是服务机构。”业内人士指出,就业服务机构贩卖的是焦虑,倒卖的实际上是信息差,培训的效果更是因人而异。 就业服务市场有待完善 庞大的求职群体催生出就业服务市场。以留学生为例,有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希望寻求专业人士帮助,以补充求职知识、提升求职竞争力、了解求职动态、关注求职机会。据统计,求职咨询、岗位推荐以及职业规划是留学生最期望得到的求职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社会法室副主任王天玉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包括留学生在内的大学毕业生在与就业服务机构签订合同前,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机构提供了职业中介服务,要了解其是否有正规资质。对于培训时间、服务的具体内容等事项,双方要有明确的约定。” 如果就业服务机构涉嫌虚假宣传,求职者可以向法院起诉,追究其违约责任,维护自身民事权益。此外,情节严重涉嫌欺诈的,应由行政管理部门介入。 有业内人士认为,就业服务机构有其存在的价值,也有适用人群,不能一概而论机构“无用”,也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机构提供的服务。求职者不能过于依赖“保姆式”“一站式”求职服务,“还是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求职归根到底还是毕业生自己的事。” “应该让就业服务回归原本的价值,让第三方机构规范、有效地发挥作用。”王天玉认为,对于就业服务市场中出现的明显、典型违法行为,相关部门要及时查处;市场管理机构应设立通畅的投诉渠道,让毕业生尽可能便捷地维护自身权益。 “有些机构提供的过度美化简历和个人经历的服务不可取,存在潜在风险。”王天玉提醒,毕业生自己应做好“第一把关人”,甄别机构提供的求职服务是否规范。(记者 赵琛)(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贵州:五项要求确保主题教育扎实有序开展 09-18
- 日产董事长涉嫌经济问题被逮捕 11-20
- “宝宝潮”遭遇“师资缺口” 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还要迈过几道坎 10-17
- 国家药监局:中国将建立疫苗追溯体系明确路径 08-04
- 深圳体育中心拆除中坍塌 4被困人员中3人死亡 07-09
- 青岛黄岛区小珠山火灾原因初步查明:违规焊接作业引燃周围枯草 04-30
- 王作英代表:刑事犯罪变化需要不断更新检察理念 05-27
- 网络捐款平台屡次被曝信息失真、审核不严 你还信吗? 05-15
- 不文明游园行为“黑名单”发布 07-25
- 法航一架空客A380客机因发动机故障紧急降落 10-03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