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检索服务“不听话”是违约吗?
在网购越来越普遍的今天,消费者在网购平台购物时,或多或少地都会用到平台提供的检索工具来搜索自己心仪的商品。不少人也表示遇到过搜索“不听话”的情况——搜出的商品货不对板,但也没有特别放在心上。这个平时被大家忽略的细节,最近因为“首例消费者因检索服务状告电商平台违约案”引起人们热议。 虽说该案的争论焦点在于,被告提供的检索服务是否违约,但直指的核心是算法公平。无可否认,算法作为新兴事物,愈来愈成为互联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设计出好的算法机制,不仅能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也能为自身开拓更多盈利方式。但是,在目前大多数关于算法的争论中,都会涉及到公平问题,即算法的“客观性”。譬如在此次案件中,原告希望网购平台的检索算法应该基于用户指示,“找到用户希望看到的结果,而不是夹带私货”。 算法本身只是一系列指令,其决策需要设定的某些变量或指标都是人为设定的。平台出于营利的目的,设计符合自身运营需求的检索服务算法,无可厚非,客观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当前也没有相关行业规定来判定网购平台的算法机制是否规范,或符合原告所指的“一般期待”。这也是目前双方各占道理之处。 不过,算法没有统一的标准,也不意味着可以超然物外,不受监管。而目前出现各类算法歧视等现象,也正是因为缺乏一套对算法监控评测的基准,让原本只是客观理性的算法,变得越来越不纯粹。如何权衡算法公平与企业营利,不应只是伦理层面的讨论,也要逐步向法律层面深入。目前,该案还在审理中,之后将择期宣判。但无论结果如何,这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消费者状告平台算法的案件,必然会对未来探索算法公平提供有益的借鉴意义。随着用户对算法公平的觉醒,相信类似的案件会不断上演。对此,除了尽早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则之外,还可以探索算法规则的市场路径,让市场机制去限制规范企业行为,减少算法歧视。 (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别为了"不见面",就再也"不相见" 04-02
- 评论:"不限量套餐"没了 希望别换汤不换药 10-10
- 必须关注公众号的潜规则该改改了 08-12
- 受理匿名安全生产举报可降低举报风险 06-10
- 评论:夯实一流法治城市之基 07-09
- [工人日报]还有多少珍贵林地被商业利益蚕食? 05-07
- 对预售期延长不能习惯性吐槽 11-18
- 粮农组织:通过对粮食安全和农村发展投资来解决难民问题 10-17
- 人民日报评刘汉等36人涉黑案:依法亮剑惩处黑恶 05-24
- 评论:中奖概率不均等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10-23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