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利处分视野下认罪认罚案件反悔应对机制(3)
2.反悔后的有罪供述效力问题。对于反悔后有罪供述是否还具有可采性,实践和理论界形成了两种不同观点。实践中基于“不浪费证据”和“没有违法取证就等于有可采性”的理念,对于反悔之前所取得的证据并非全部排除。理论界则基于自白任意性原则,主张对所有有罪供述,包括凭借有罪供述获得的其他客观证据一概加以排除。 笔者认为:对于在一审判决之前当庭撤回具结、表示反悔的,对其协商期间的供述应该一律予以排除。因为此时公法契约尚未生效即告撤销,作为标的物的“认罪认罚供述”当然也随反悔而失效,这种失效的原因不在于其违反了程序,而在于尊重被告人的权利处分自由。如果该供述不能排除,从长远角度来看,将阻却被告人参与认罪协商积极性,不利于认罪认罚制度的广泛适用。而对于依照供述所获客观证据,依照实践中对于“毒树之果”的处理方法不宜被排除。对于在一审判决后的上诉型反悔,由于相关有罪供述已经过法官的自愿性、真实性审查,经历了完整的庭审举证质证,与其他有罪证据构成了证明犯罪事实的证据体系,不能以单纯的反悔来排除该份有罪供述的可采性,必须由被告人提出新的事实、新的线索或新的证据证实该份有罪供述的不真实性和非自愿性,否则二审法院完全可以结合其他证据,特别是上文中提及的认罪认罚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来采信该有罪供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非协商期间,例如前期侦查期间所作的供述,仍然要根据普通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自白任意性规则考查其效力,而不受其被告人反悔与否的影响。 (作者为福建省莆田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司法部:做好2014年工作 为农民工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04-03
- 吴爱英:积极推进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11-26
- “红通人员”强涛、李建东被缉捕并遣返 06-02
- 最高检公安部发文明确15种案件立案追诉标准 07-12
- 云南省保山市副市长耿梅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10-16
- 十八大后近40部司法解释发布 经济人身全方位保护 10-30
- 吉林市委原书记赵静波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 04-15
- 湖北省孝感市委书记潘启胜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11-08
-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民接受审查调查 05-09
- 哈尔滨站北广场、哈尔滨北站“黑车”非法营运 相关人员被问责 08-18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