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治社会 >

微信"亲属卡"诈骗频发 警方:发送亲属卡时一定要谨慎(2)

2020-07-28 14:05来源:北京青年报浏览:手机版

  令杨女士没想到的是,“亲属卡”刚赠完,手机上就陆续出现了多条消费提醒,再联系张某时发现自己已被拉黑,随即报警。
  其实,张某送的“亲属卡”只是一个“额度”,需要消费支付才有用,如果张某的微信支付账户没有钱,相当于一个“没钱的钱包”,杨女士是无法使用的。而杨女士回赠的亲属卡,绑定的是她有存款的微信支付账户,相当于“有钱的钱包”,张某可以在3000元额度以内随便消费。
  张某正是利用这个小漏洞,对杨女士进行诈骗。
  记者体验
  可绑定任意好友 无需亲属关系
  微信“亲属卡”是微信推出的一种代付功能,简单说就是父母子女消费你来买单,代付方可以设置额度,每张卡每月额度0.01元至3000元,一共可以开4张。
  在使用亲属卡消费时,消费资金将自动从代付的支付账户扣除。系统将根据代付方的使用习惯推荐优先扣款方式,如优先扣款方式失败,将按顺序尝试使用其他支付方式完成扣款。不过,用户可在微信里赠送“亲属卡”给任意好友作消费使用,是否是父母、子女等亲属,微信方面仅作相应提示,并不具体追究。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下午体验发现,进入“亲属卡”界面,系统将提示用户选择父亲、母亲或子女作为赠予人,不过此时用户可随意选择一位好友绑定。随后,将设置每月消费上限,并输入密码,发送至对方,对方领取后,亲属卡便生效。
  当亲属卡生效后,领取人在使用额度内任意微信支付时,无需再次向对方验证,即可直接划扣额度。付款成功后,对方会收到一条“扣款凭证”,显示交易用户、交易场景和扣款金额。
  警方提示
  遇新事物先弄清功能 给他人发卡要谨慎
  昨天下午,微信支付在官微提示称,亲属卡开给亲人肯定不会被骗,记住:假装熟人和亲戚,这种好友不要加。生人求赠亲属卡,不收不赠不随他。只有父母和子女,才能开卡把钱花。微信支付表示,亲属卡里的金额显示的是消费额度,而不是到账资金,只能用于消费,不能转账,更不能提现。亲属卡领取后,赠卡方和领卡方都可以随时解绑。
  警方表示,微信推出“亲属卡”功能本来是出于便捷支付的目的,但却被犯罪分子作为犯罪工具用于实施网络犯罪。发送“亲属卡”给他人,等同默认对方从自己的微信钱包、绑定的银行卡中自动扣费。因此,给他人发送“亲属卡”时一定要谨慎。对于不熟悉的新鲜事物,要先弄清楚,被骗子用“亲属卡”骗的大多数人对该功能完全不了解,最终导致被骗。
  警方提示,凡是涉及钱财的事情,请大家务必提高警惕,以免造成财产损失。(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