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就业证明80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造假调查
受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求职困难增多,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为进一步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确保实事求是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 然而,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的高峰期,《法制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不少高校仍然以各种硬性或软性条件要求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 被迫签订就业协议 影响后续求职入职 实际上,高校就业率“掺水”,在毕业生群体中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在“高校不准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的微博话题下,不少人表示“已经被迫签过了”。 在采访中,某高校毕业生向《法制日报》记者透露,如果自己不签就业协议,学校就不发报到证,而档案中若无报到证,人才市场就不会接收。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自己还未找到工作,也不得不先给学校交一份就业协议。 已经毕业两年的刘明(化名)也曾被报到证卡住。那时,刘明已经毕业离校回家,某日,他突然接到学校分管应届毕业生就业的老师的“急电”,催他尽快向学校递交就业协议。 “当时因为我对找的工作不太满意,所以打算考公务员或是复习一年继续深造。”刘明回忆说,但由于老师一再要求,他最后还是将录用通知信息发给了老师。 第二年年初,刘明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然而,当他联系学院领取报到证时,却被告知其报到证早在一年前就已经被发给了那家他拒绝了的公司。 没有报到证,刘明不能以应届生身份去新单位报到。最后,他不得不去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开具待业证明,新单位勉强以往届生身份录取了他。 失去“应届毕业生身份”的风险,是很多高校毕业生最担心的。 “因为会影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考试。在考事业单位编制的时候,考生并不清楚所报考的岗位是否要求‘应届毕业生身份’,他们担心在履历审查时,会因为这一条被卡住。”刘明说。 北京某985高校一位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向媒体透露,提供编制的工作往往审核严格,如果有合同在身,往往会出现问题。如果毕业生签订了三方协议,报到证的白色一联可能会被放入档案,会给后续的求职、入职带来影响。 “对于毕业生个人来说,虚假就业使一些学生丧失了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并可能在个人档案上留下痕迹。”在某高校担任辅导员的张萌(化名)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在张萌看来,高校纵容甚至鼓励毕业生就业数据造假,会使大学诚信教育在最后一课崩塌,甚至可能让学生在走向社会以后作出错误的道德选择。 不过,《法制日报》记者同时调查发现,虽然有一些高校以各种理由要求学生在未就业的情况下签订就业协议,但也有不少高校正在尽力帮助学生找工作。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物业管理立法须明确规定具体制度
- 下一篇:警惕面膜类化妆品消费陷阱
相关阅读:
- 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对杨家才立案侦查 09-05
- 中纪委查内鬼 网友:承认衙门无净土反赢得信任 05-22
- 益阳一男子自吹海归“硕士”中央有关系骗走他人20万 04-18
- 落寞的保税店:火爆时涌现开店潮 如今瘦身退市 04-25
- 面对身边虐童行为 别做幕后推手 09-16
- 日本8月份核心机械订货继续上升 10-11
- 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措施 10-18
- 工程非法分包层层转包是欠薪主要原因 12-19
- 开假银行的“董事长”栽了 12-24
- 简单地撤销地震局并不明智 03-05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