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治社会 >

“温柔社交”背后的话术骗局(2)

2020-07-15 19:49来源:中国青年报浏览:手机版

  “我进公司后有人带我,他先是教我熟悉一个电子文本,名字叫‘大纲’,让我按照上面写的做。”犯罪嫌疑人陈德(化名)表示。
  陈德按要求打造了人设,起了“陈雯”和“彭家妮”两个名字,年龄26岁,湖北武汉人,身高166cm,开美甲店,并在微信、QQ等账号上发公司提供的美女照片。
  在培养感情阶段,陈德会交叉使用传授的美人计、连环计、欲擒故纵计、苦肉计等,“先跟对方聊家常培养感情。培养好感情后,故意一段时间不理对方,对方会主动问我怎么不说话,我就说在看彩票走势,顺势跟对方讲,平时得空在网上买买彩票, 挺赚钱的”。“一般聊两三天后,开始找机会切入彩票,如果对方冷淡,立即转换话题,继续培养感情,加强信任度后再找机会切入,3次切入不成功的客户就直接删除”。
  这份笔记里,对“切彩票”部分特意标了重点,写了3个感叹号。里面详细罗列了9种方法。如询问法——“较熟的客户在问忙什么时,可以说我在盯着我的单子呢,或者说现在走势不错,又赚了一些,你说我要不要再跟进一期?”;吊胃口法——“等我一下,我先去做个单”;截图法——“这是我今天的战果,你觉得怎么样呢?”这样的套路,让陈德引诱了9名被害人上钩。
  除了“正面清单”,笔记里还列出各种“负面清单”。如“切彩票”七大注意事项,“‘切彩票’要控制好时间,错开上下班时间以及客户较忙时间段”“切了彩票后没反应的客户,我们应该适当跳出话题再去聊事业、家庭、情感,然后看情况继续寻找机会切入”……
  骗局套路多 防控须跟进
  据办案机关介绍,当前在办理利用所谓“话术”进行违法犯罪案件中遇到的一些困境,值得引起重视。
  首先,隐蔽性强,发现查处难。由于不法分子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聊天中,几乎不会出现有关暴力、威胁的字词,且在组织形式、人员身份等方面具有很强隐蔽性,侦查机关很难主动监测到存在犯罪行为,而被害人一般不愿声张,即使被骗后报警,通常也很难提供切实可信的证据材料。
  其次,证据易灭失,收集固定难。所有被害人均是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逐步入套受骗,能够证明案件的材料形式主要包括聊天记录、网站交易数据和清单等电子数据。这些数据容易被篡改、覆盖、删除,如徐民提供给员工的微信号、电话号码都是网上购买来的“黑号”“黑卡”,还定期在网站管理后台删除历史数据,还原固定难度很大。
  最后,现行法律法规规制力度不足。该案虽然被害人数众多,采用了相关手法推荐购买,但是因为难以认定为直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最终起诉罪名既非诈骗罪、也非开设赌场罪,而是处罚相对较轻的非法经营罪。
  对此,检察机关建议,有关部门应多管齐下,加大防控力度,帮助公众识别此类话术,切断不法分子与被害人的互动链条。要提升社会公众对不法话术的心理防范意识,在年轻人聚集的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并考虑相关课程进校园、进社区。(俞文杰  记者 李超)(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