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班发朋友圈”不宜一刀切
公职人员上班时间发了条无关工作的朋友圈,结果发布、点赞、评论的人均被诫勉。这两天,某地一份违纪通报激起不小波澜,“上班时间能不能发朋友圈”一时成了热门话题。 “发朋友圈”是小节还是大事?其实“是否与工作相关”才是问题核心。发的内容与工作有关无关,是个定性问题。发了“无关”的朋友圈是批评教育还是处分,是个执纪尺度问题。二者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拿捏分寸。 公职人员对待工作当然得严谨、认真。可平心而论,这里头既有客观标准,也不免有主观判断。上班时间一口气不缓也不现实,同时,一本正经“磨洋工”,同样难谈敬业。既然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越来越与所有人的生活与工作紧紧捆绑在一起,那么相关问题显然不该一刀切,“朋友圈”是什么场景下发的,发的内容是什么、对象是谁,务须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且要对外讲清楚、说明白。不然,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误读,给人一种矫枉过正之感,给基层工作人员带来隐形压力。 规矩应立在平时,功夫要下在平时。上班时间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网络工具的使用边界在哪,越界又该如何处罚……这些需要提前厘清分寸、定好规矩,平日里及时做好交流、监督,真到“打板子”的时候也就能少一些误会与麻烦,从严执纪、整顿作风也就能事半功倍。 由此来看,“上班能否发朋友圈”引发争议也不是坏事。若能利用这一机会,探寻从严执纪与考虑实际的平衡,优化突击检查与日常监督的配合,善莫大焉。(晁星)(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把认罪认罚从宽作为“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抓紧抓实 05-30
- 天津市场监管部门针对权健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 12-29
- 为辖区无证摊贩开绿灯 这场街角巷落的微贪腐案尘埃落定 07-07
-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03-08
- 江西广播电视台原副台长张晓建被开除党籍 04-16
- 步长董事长女儿花巨资上斯坦福?董秘:以公告为准 05-03
- 阳泉市检察院对假酒销售商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12-23
- 侵华日军“513”部队首被发现 日本老兵:主做细菌研究 06-03
- 香港各大政团社团一致谴责激进示威者围堵香港中联办暴行 07-22
- 宠物殡葬行业问题多 宠物墓地回避是否有资质问题 04-13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