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务e线 >

发现未成年人遭不法侵害须立即报案

2020-05-30 20:11来源: 中国青年报浏览:手机版
  九部门共建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
  发现未成年人遭不法侵害须立即报案
  备受关注的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终于落地。今后,教育、医疗、儿童福利机构以及宾馆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各类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性侵、虐待、欺凌、遗弃、拐卖等9类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
  今天,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国家监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卫健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下发《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共同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
  当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持续上升,案件预防难、发现难、取证难的问题亟待破解。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未成年人检察厅)厅长史卫忠介绍,2017年至2019年,检察机关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分别为4.76万人、5.07万人、6.29万人,后两年同比分别增长6.8%、24.2%。有关司法机关在办案中发现,案件发现不及时,严重影响了打击犯罪和救助未成年人的效率、效果。
  《意见》指出,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是指国家机关、法律法规授权行使公权力的各类组织及法律规定的公职人员,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各类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
  《意见》规定的9类应当报告的情形包括:(一)未成年人的生殖器官或隐私部位遭受或疑似遭受非正常损伤的;(二)不满十四周岁的女性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性侵害、怀孕、流产的;(三)十四周岁以上女性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性侵害所致怀孕、流产的;(四)未成年人身体存在多处损伤、严重营养不良、意识不清,存在或疑似存在受到家庭暴力、欺凌、虐待、殴打或者被人麻醉等情形的;(五)未成年人因自杀、自残、工伤、中毒、被人麻醉、殴打等非正常原因导致伤残、死亡情形的;(六)未成年人被遗弃或长期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七)发现未成年人来源不明、失踪或者被拐卖、收买的;(八)发现未成年人被组织乞讨的;(九)其他严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情形或未成年人正在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
  “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为:依法对未成年人负有教育、看护、医疗、救助、监护等特殊职责,或者虽不负有特殊职责但具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条件的单位、企业、组织,如教育、医疗、儿童福利机构、救助机构,旅店、宾馆,居(村)民委员会等。
  《意见》要求,公安机关接到报案或举报后,应当立即接受,问明案件初步情况,对涉嫌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受案审查,涉嫌犯罪的依法立案侦查,并在受案或者立案后三日内向报案单位反馈案件进展,在移送审查起诉前告知报案单位。检察机关应当切实加强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立案监督。
  《意见》规定,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发现未成年人需要保护救助的,应当委托或者联合民政部门或共青团、妇联等提供救助;发现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应当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予以惩处;发现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可以依法代未成年人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强制报告制度建立了制度落实的督促和追责机制,凸显“强制性”。对公职人员长期不重视强制报告工作、不按规定落实强制报告制度要求的,各级监察委员会将进行问责,对涉嫌职务违法犯罪的依法调查处理。(记者 耿学清)(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