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假阴性率为何这么高(2)
来自疾控部门、中国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相关医院检验医师的看法是,不会对检测结果有太大的影响。而赵庆顺等专家认为,核酸提取前对人体样品进行高温杀毒处理,可能是导致新冠病毒核酸检出假阴性率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赵庆顺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一种冠状病毒,来自活疫苗)为模型开展了高温灭活对病毒可检出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保存在普通等渗溶液(Hank’s液)中的样品经56℃孵育30分钟,导致样品中可检出的冠状病毒模板减少一半,如果以92℃孵育5分钟,则可检出的冠状病毒模板损失96%以上。 “理论上,不排除新冠病毒的目标RNA片段在56℃以上高温灭活中不易被降解的可能。”赵庆顺坦言,“但我宁愿自己的判断是错的,也不希望因为某个细节考虑不周而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 另外,不同品牌的样品保存液,也会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赵庆顺在实验中发现,在56℃30分钟条件下,采用南京诺唯赞研发的R503保存液存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样品时,病毒核酸的可检出量是对照组(Hank’s液)检出量的3倍;而如果是92℃5分钟灭活,则检出量是对照组的42倍。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王成彬教授在撰文回应核酸检测假阴性率较高现象时也指出,不同提取试剂对最后提取到的核酸数量和质量可能存在差别,从而直接影响检测结果。他建议,对于某些高度疑似病例,或检测结果难以确定的病例,建议用2种以上试剂进行检测、验证。 “假阴性意味着漏检,不仅会导致临床中对疑似患者不能快速确诊,而且会使漏检者成为潜在的病毒传染源。”赵庆顺为此提出建议,一是尽量使用无核糖核酸酶污染的样本采集管,二是将标本放置在可保护病毒核酸免受高温灭活损坏的样品保存液中,从而确保样品RNA从保存、运输到高温灭活等得到全程保护,尽最大可能保证用于临床检测的核酸质量,减少病毒核酸可检出模板在核酸提取前的人为损坏。(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把认罪认罚从宽作为“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抓紧抓实 05-30
- 步长董事长女儿花巨资上斯坦福?董秘:以公告为准 05-03
- 江西广播电视台原副台长张晓建被开除党籍 04-16
- 侵华日军“513”部队首被发现 日本老兵:主做细菌研究 06-03
-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03-08
- 为辖区无证摊贩开绿灯 这场街角巷落的微贪腐案尘埃落定 07-07
- 宠物殡葬行业问题多 宠物墓地回避是否有资质问题 04-13
- 阳泉市检察院对假酒销售商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12-23
- 天津市场监管部门针对权健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 12-29
- 香港各大政团社团一致谴责激进示威者围堵香港中联办暴行 07-2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