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并非净土 公私混淆滋生学术失范
日前有学者发现,《银行家》杂志的主编长期在行业内重要的专业核心期刊开设“父子集”专栏,刊发自己的书法和儿子王青石散文、诗歌等文章,至今已有数十篇。(1月15日《新华社》) 继核心期刊《冰川冻土》出现吹捧“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另类论文之后,又一本核心期刊“不务正业”引发争议。核心期刊的版面作为稀缺资源,是许多人眼中的“香饽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文章并不容易。 由于核心期刊直接关乎项目、课题和职称评聘,甚至影响硕士、博士的毕业,所以业界有大量的发稿需求,但现实是核心期刊的版面一直很紧张。不少核心期刊审稿周期需要2个月左右,普通作者从投稿到最终文章刊登出来,少则需要半年的时间长则一年甚至更久。 一般而言,核心期刊有约定俗成的规则,同一家杂志一年之内发表同一作者的文章不会超过两篇;普通作者如果今年在这家核心期刊已经发表过一篇文章,就意味着今年已基本不可能在该期刊再发一篇文章了。在自己担任主编的核心期刊上发表数十篇文章的“父子集”,不仅罕见,而且大胆。在专业领域的核心期刊发表几十篇“业余文章”,这样的自弹自唱,说明其主编“说话算数”,而发稿标准、流程、评审等种种制度和规则,都在这等“说话算数”中沦为“稻草人”。出于父亲对儿子的偏爱甚至宠溺,《银行家》主编用公器徇私情,存在“以权谋私”的嫌疑,挤压了有理论创新和实践价值的学术研究的空间。 一部分人是追求利益变现的,在他们眼中核心期刊的版面可以用来进行市场交易或社会交换。某地一家核心期刊的栏目编辑,帮助3名中介及50多名作者发表文章,收受好处75.24万元,最终身陷囹圄。 为了迎合核心期刊的主编和编辑,不少高校和科研机构会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研讨会来“表示表示”,有的青年学者也会带上礼物千里迢迢去拜访主编和编辑“意思意思”;少数核心期刊刊发了不少人情稿、关系稿以及“花钱买版面”的稿件,这一系列操作让部分核心期刊的口碑和声誉在业界直线下降。 学术领域的失范现象除了主编和编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之外,一些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也“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和资源帮助子女写文章、发文章甚至毫不避讳地亲自带着子女上阵,让他们能够比普通同学更容易在核心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从而轻而易举地获得奖学金、推免硕士博士的资格,为他们的就业、升学提供有竞争力的筹码。 核心期刊并非净土。如果不能在公与私、失范与规范之间建立清晰的界限,如果不能提升违规成本,学术领域的失范行为乃至腐败行为,显然很难依靠人们的自律自制。(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北青报]“量子”产品骗局 辟谣更要查处
- 下一篇:不要等到路面塌陷才去全面检修
相关阅读:
- 破除“中国式求人”需让法律成为共同信仰 01-22
- 中教评论:“弃北大读技校”点赞之余当深思 11-19
- 别让单独两孩办证变成“瞎折腾” 10-24
- [光明日报]孩子在危险运动中更应得到最大保护 12-06
- 检察日报:黄某嫖娼事件中的大众狂欢 06-04
- 中青报:保护举报者就是保护反腐锐气 09-05
- 多地“零首付”购房推陈出新 专家:暗藏巨大法律风险 06-04
- 评论:超市抽奖奖宝马,有钱就能任性? 12-26
- 让工匠精神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追求 05-03
- 谨防权力型房托干扰新型城镇化 07-23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