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直接证据少定罪难 警惕网络性侵未成年人“暗流涌动”

2019-12-31 20:27来源:中国青年报浏览:手机版

未成年人遭性侵维权难 男童亦可能成为受害者
警惕网络性侵未成年人“暗流涌动”

  如果不是偶然看到女儿的微信聊天记录,张美做梦也想不到,13岁的大女儿在家上网还能出事。 
  微信的另一端是一个27岁的男网友。两人在网上相识,聊得火热。张美在女儿的微信聊天记录里翻到两人许多私密照片。最让她吃惊的是,这些照片的背景,就是自己家。 
  在张美的追问下,女儿坦白了,那是她在网上认识的“男朋友”。趁母亲带弟弟出去补课的间隙,“男朋友”会主动到她家里。 
  张美随即报了警。 
  近日,在天津市妇联发布2019妇女儿童维权典型案例活动的现场,围绕当前妇女儿童维权等重点、难点问题,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律协的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建言献策。 
  “通过互联网性侵未成年人的案件比例逐年上升,其作案手段更多样、也更隐蔽。”天津市妇联权益部部长刘海燕结合近年来向妇联求助的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分析,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性侵、隔空猥亵、网上传播裸照等案件时有发生。由于其不易察觉、取证困难,未成年受害者往往难以获得法律援助。 
  很多案件直接证据少、定罪难 
  因一些琐事和父母发生争吵后,12岁的刘亦只身跑出了家门。在马路上“流浪”到半夜1点多,刘亦才想起来自己没带手机,身上一分钱也没有。这时,一名20多岁的男子在她附近下了出租车。刘亦想找他借手机给家里打电话,没想到“羊入虎口”,被该男子猥亵。 
  案发18小时后,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办案民警管峰告诉记者,因为案发地在居民区附近,警方运用了智慧警务搜索系统、网络监视系统以及生物检材检测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同类型案件中属于侦破较快的”。但他同时表示,“更多的案件取证非常困难,直观证据很少,定罪往往很困难”。 
  《“女童保护”2018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显示,2018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8岁以下)案例317起,受害儿童超过750人。被公开的案例仅为实际发生案例的冰山一角。 
  上述27岁男网友与13岁女孩的案件就存在取证难的问题。管峰介绍,起初证据链并不充足,警方想尽办法固定了相关证据,拿出照片,犯罪嫌疑人才认罪。管峰指出,未成年人涉世未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成年人与未满14周岁的幼女发生性行为的,均涉嫌强奸罪”。 
  刘海燕指出,未成年人遭性侵案件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很多证据容易过时,“甚至有的案件发生在家庭成员内部,很难发现,而且没有足够的证据”。 
  全国政协委员陈忠红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严厉打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提案》,她通过长期调研发现,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更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往往嫌疑人和被害人之间存在着特殊关系,加之未成年人缺乏自保能力,更加存在客观证据、直接证据少,被告人一般不认罪的特点。 
  互联网性侵案件多发,男童受害人数上升 
  王强刚升入初一时,通过一个网络交友平台认识了社会青年孙兴。 
  一次放学后,孙兴把王强带到校外,对其实施了猥亵,并拍摄了裸照。之后,在继续约王强出去的尝试失败后,孙兴把王强的裸照发给了他的同学。 
  王强的母亲发现情况后,以王强的口吻和孙兴聊天。为了对其进行威胁,孙兴再次通过手机发送了王强的裸照。拿到证据后,王强的母亲立即报警。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