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江苏昆山:妥善处置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实现案结事了

2019-12-18 12:02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浏览:手机版
  冬日17点后,正是晚高峰,城市开始亮灯,江苏省昆山市一高架桥附近的一处高楼也渐渐亮起盏盏灯火,不少上班族陆陆续续提着包、牵着孩子走进高楼,一派平安祥和。 
  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处令政府头痛、让百姓揪心的烂尾楼! 
  为筹资金吸收公众投资 
  几年前,这个楼盘施工到两三层楼便突然停工,坊间流传老板被抓。事实上,这座烂尾楼背后确实藏着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涉案金额高达8000余万元,数百人参与集资。 
  “非法集资案件的处理,最难的往往不是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问题,而是如何挽回当事人损失,实现融合共治。”昆山市检察院检察长俞军民说。 
  这起案件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为所有集资参与人挽回了全部损失,也解决了长期缠绕当地政府的信访问题。 
  徐先生是该案数百名集资参与人之一。当年在一次聚餐时听朋友说起有处楼盘“投资划算”,在项目开盘前先付个10万、20万作为预约款,预约款可以按1.5%月息计算利息。项目开盘时,预约人在正常优惠基础上再享受九折优惠;项目开盘后,预约人不想拿房,开发商也将如数退还本金和利息。徐先生一番了解后,便将20万元积蓄投了进去。 
  可没过多久,徐先生就听到“开发商资金链断裂,项目停工”的消息,赶到工地一看傻眼了,原先紧锣密鼓的施工场面如今只剩两三人看门。陆续得到消息的集资参与人,纷纷涌向房地产公司。 
  另一头,房地产公司老板张明(化名)也慌了神,事态发展已完全脱离了他的掌控。几年前,他拿下了昆山某地段的一块地,准备开发房地产。但因资金问题,该地块上的项目迟迟未能获得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眼瞅商机稍纵即逝,资金压力又越来越大,张明想到了解燃眉之急的“良策”——经张明提议,公司决定该项目上所有房产均接受集团公司内部员工和慕名而来的社会公众预约,每套房产收取预约人缴纳的10万、20万不等的预约款,用于该项目开发,没想到资金链还是断裂了。  
  稳控风险集资款得到清退 
  双方冲突愈演愈烈,随之而来的便是报案、投诉、集体上访……2015年8月,警方接到群众举报称张明公司非法集资。公安机关随即对该线索展开侦查,并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张明依法立案。 
  案件移送昆山市检察院后,随着审查深入,办案人员发现这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集资参与人远远不止报案的100余人,登记在册未报案的、隐名参与的大有人在,共计300余人,集资规模达8000余万元,楼盘项目已经处于完全停滞状态。而张明公司的其他项目也存在不稳定因素。面对复杂纠缠的局面,如何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维护和谐稳定,考验着当地政府和司法机关的智慧。 
  稳控风险、追赃挽损是当务之急。第一时间,昆山市检察院派员赶往了案发项目所在地实地调研案件的善后处置工作。当时,退赔工作正在当地管理委员会的组织下进行,检察官建议善后处置工作组采取措施,确保涉案可供退赔资产均得到有效保全。 
  在确保资产保全后,昆山市检察院梳理了办案思路,决定从依法办案、矛盾化解、风险防控三个层面展开工作。 
  审查发现,公安机关对张明采取的是取保候审,“张明会不会有出逃风险?”检察官对此进行了综合调查和全面评估。在走访中,检察官发现张明自案发后一直在积极配合开展善后处置工作,争取从轻处罚。考虑到他表现一贯良好,没有出逃迹象和妨害诉讼的行为,采取非羁押性措施符合法律规定,同时也为了便于资产处置和集资款清退等后续工作的开展,该院决定继续对张明采取非羁押性强制措施。 
  加强协作确保案件妥善处置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