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电子烟网售禁令出台 法律"身份"仍待明确

2019-11-13 14:05来源:正义网浏览:手机版

阻击电子烟

电子烟网售禁令出台 法律"身份"仍待明确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电子烟网售禁令出台 法律"身份"仍待明确

  11月1日,距离立冬还有一周时间。但对电子烟行业来说,监管的“严冬”却在这一天提前到来了。 
  当天,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通告,向电子烟发出“线上全面禁售令”。 
  禁令迫使电子烟含恨缺席今年的“双十一”电商购物狂欢节。 
  电子烟曾一度被标榜为“无毒无害”的“戒烟神器”,国家为何要对它出重拳?强化电子烟监管,还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发力?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美丽的谎言 
  清华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2018年电子烟年销售总额达337.5亿元。电子烟正在成为高速增长行业,消费人群持续增长。 
  电子烟之所以受到追捧,原因之一是它科技感强、造型时尚、口味多样,比传统香烟更让年轻人心动。“抽电子烟很潮、很酷。”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位高中生说。 
  电子烟的上述特点,也使得一些追求时尚的年轻女性成为电子烟的拥趸。 
  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电子烟从一问世就在打的“健康牌”。“电子烟不是烟”“无害健康”“不产生二手烟”“有助戒烟”……这些随处可见的营销口号,人们耳熟能详。据2016年的一项调查统计,89%的电子烟网店会宣传与健康有关的益处,78%会宣称没有二手烟的危害,67%会提出能够帮助戒烟。 
  记者的随机调查表明,八成以上消费者最初接触电子烟,是因为受到上述宣传的诱导。 
  周先生原本是位资深烟民,为了戒烟,2017年他开始尝试被标榜为“戒烟神器”的电子烟。如今两年过去了,他很少再吸传统香烟,然而,电子烟却始终没有戒掉。“电子烟一样上瘾。”王先生坦承。但他同时认为,电子烟毕竟不算烟,对自己、对他人的危害比传统香烟小得多,“戒不掉也无所谓”。 
  这种认知在电子烟消费群体中具有广泛代表性。然而,世界卫生组织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评价。 
  早在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曾发布报告指出,电子烟同样含有尼古丁、甲醛等有害化合物,某些品牌的电子烟产品还会释放出一些致癌元素,相比传统香烟对身体损害更大。另外,电子烟也有二手烟问题,电子烟的气雾可能含有尼古丁、金属颗粒、硅酸盐颗粒以及其他物质,同样会危害周围人的健康。 
  今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烟草流行报告》再次强调,电子烟“无疑有害”,不仅有尼古丁,还有其他一些有害物质,对健康的长期影响尚不明确;没有充足证据表明电子烟有助于戒烟。报告提醒人们不要被相关企业的宣传所误导,并呼吁各国政府加强监管,防止电子烟危害公共健康。 
  11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邀请专家就“电子烟对健康的危害”等话题进行在线访谈。据专家介绍,电子烟的危害包含四个方面:一是电子烟主要成分“尼古丁”本身是一个成瘾性物质,在我国被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过量摄入可能危及生命,且尼古丁成瘾也是一种疾病;二是电子烟释放的气溶胶含有乙二醇、醛类、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多环芳香烃等物质,这些物质成分是已知有害健康的致癌物质;三是电子烟可引起肺部疾病、癫痫、哮喘、过敏,长期使用会增加患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四是电子烟的厂商为了增加电子烟的吸引力,在烟液里加入很多添加剂、不同口味的调味剂,这些添加剂或调味剂在加热后会产生有害物质,存在健康风险。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