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治社会 >

退休不是“安全岛” 多地整治“告黑状”(2)

2019-11-11 18:18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浏览:手机版

  他利用职务便利,在工程承揽等方面为他人提供帮助,一分钱不收,却放话要对方在其退休后来“感谢”。
  结果,机关算尽太聪明,终没躲过高悬的反腐利剑。
  浙江省绍兴市政协原副主席陈建设,退休15年后主动投案,彻底“给了自己一个交代”。
  原来,陈建设感觉自己贪腐问题已暴露,“当时想了两条路,第一是逃往国外,但媒体报道很多‘百名红通’人员都被追回,说明这条路已走不通;第二是主动投案,与其组织找上门,不如主动向组织交代,争取从轻处理”。
  反腐没有“休止符”,离职退休更不是“避风港”。退休官员被查案件增多,不仅释放出监督执纪问责无死角的信号,也向退休就等于“平安落地”的错误认识和侥幸心理亮红灯。
  “雅贿”都有“遮羞布”
  10月28日,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原副主席赵长青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引发人们对艺术领域腐败的热议。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却也成为某些人沽名钓誉的工具。一些被查处的“官员书法家”,都拥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之类的头衔,人一落马,作品也跟着“掉价”,从炙手可热变为无人问津。
  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收藏名家字画、珍奇古玩,成为贿赂方式的新变种。这种不断膨胀的“雅贿”需求,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甚至成为部分官员贪敛钱财的新手段。
  贪腐不仅披着“艺术”的外衣,还会穿上“特产”的马甲,成为行贿受贿的“遮羞布”。
  10月19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委原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刀勇被“双开”。他利用职权及职务影响力,“以茶谋私,为亲属谋利”,介绍、安排多名私企老板,向其亲属购买总计800余万元人民币的普洱茶,使其亲属从中获利共计200余万。
  显然,“普洱茶”并非唯一的敛财工具。那些动辄几万、几十万一斤的“极品茶”,除了少数私营企业大老板外,又有谁能喝得起?
  追逃最短两个月
  10月24日,外逃仅两个月的职务犯罪嫌疑人、安徽省蚌埠市民政局原局长凌建东,主动回国投案,并积极退赃。
  这次,追逃工作打了一个漂亮的“短平快”。向外界释放党中央“有逃必追、一追到底”的强烈信号。外逃没有出路,主动投案才是唯一正确出路。
  10月10日,在逃17年之久的上海追逃对象王文会主动投案;8天之后,潜逃20年且涉案金额巨大的犯罪嫌疑人吴新平,在广西北海市被抓获。逃犯落网归案,再次证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主动投案值得肯定,但并不意味着“一投了之”,就可以逃脱制裁。
  “100万元我已经退回了,问题也说清楚了,我可以走了吗?”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纪委监委,前来投案的金阳县教体科局原局长阿约吕布以为,将贿款退还之后,还能回去继续当局长。
  面对“天真”的阿约吕布,调查人员果断采取留置措施,因为其交代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
  值得一提的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正在成为追逃追赃工作的鲜明特色。不久前,中央纪委办公厅、国家监委办公厅印发《纪检监察机关办理反腐败追逃追赃等涉外案件规定(试行)》,明确办理追逃追赃案件中涉外工作的原则、途径、方法和程序,为纪检监察机关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追逃追赃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供销社成“重灾区”
  供销合作社,这个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机构,近期被反腐刷新了“存在感”。
  除了前述被查处的刘士余,近日,安徽省供销社原党组书记、理事会原主任钱斌,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安徽省供销社原党组成员、理事会原副主任唐庆明、崔继华,也在钱斌案发后相继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难脱“窝案”之嫌。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