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异化的礼券经济:警惕"纸螃蟹"的隐性危害

2019-10-22 10:30来源:人民日报浏览:手机版
  从“实体”向“虚拟”转变的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处理好实物和券之间的对应关系
  近几年,螃蟹券逐渐成为亲朋好友之间的秋季热门赠礼,但其中的猫腻和套路不少。媒体调查发现,很多蟹券存在货不对板、店家跑路、标价虚高等问题,如150元蟹券,大闸蟹采购成本仅50元,有的人历时两年都未能成功提货;有的经销商一边高价卖券一边打折收券,即使一只螃蟹都没卖出,也能收益颇丰。对“纸螃蟹”这种异化了的礼券经济,其隐性危害不容小视,有必要保持警惕。
  一方面,“养蟹不如卖蟹,卖蟹不如倒蟹”会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让商家不再重视产品质量、以次充好,最终使消费者利益受损。另一方面,“纸螃蟹”大量空转,无法反映真实供需情况,可能误导蟹农。部分经销商有个如意算盘:他们“印制”蟹券数量比实际销量多,若提货量大就借故拖延到第二年,若蟹券拖过期则等于白赚。然而,蟹农可能会被电商平台供销两旺的数据误导,盲目扩大生产,导致螃蟹滞销。
  此外,带有金融衍生品属性的“纸螃蟹”,也暗藏与金融产品类似的风险。在蟹券交易中,螃蟹成了一种预售商品,已支付全款的消费者很难知道经销商未来能否履行消费合同。一旦经销商出现资金链问题、破产甚至卷款跑路,最终埋单的人,要么是蟹农,要么是消费者。因此,蟹券作为礼品看似“体面”,但在让各方表面共赢背后,有可能为销售欺诈埋下隐患,也很可能让蟹农或消费者最终蒙受经济损失。
  事实上,从流行一时的月饼券,到现在出现的蟹券,再到各种层出不穷的礼品券,可以说,作为实物等价物的“券”促进了商品流通,这本身代表着市场经济向着更高层次发展,也说明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体验在不断升级。但在这个从“实体”向“虚拟”转变的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处理好实物和券之间的对应关系。就像风筝飞得再高再远,也需要有实际的绳索拉住。蟹券等礼品券确实更利于商品的流通,但只有始终与实际商品保持有机联系,才能防止礼品券难以兑付甚至滋生诈骗等问题。
  具体来说,一方面,监管部门应挤掉蟹券“超发”的水分,对电商销售平台加强监管,要求缴纳足额保证金,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电商、微商等渠道圈钱;另一方面,相关行业协会也要积极作为,防范各种产业乱象。而对消费者来说,也应提高经济、金融方面的知识素养,对包括蟹券在内的各种礼品券增强鉴别能力。系牢监管之绳,形成社会合力,才能防止蟹券的隐性危害。(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