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治社会 >

两家公司员工合谋发展"地下"交易 新品秒变二手货

2019-08-29 12:54来源:正义网浏览:手机版
  ■一桩长达两年多的,发生在两家公司的两名员工之间 ■一私企老板亦从中获利

两家公司员工合谋发展"地下"交易 新品秒变二手货

姚雯/漫画

  家电、汽车等大宗商品一旦卖出,哪怕只使用一天也会大幅贬值,成为名副其实的二手货,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现实生活中却发生了厂家生产的通信材料尚未使用,却也被当成二手货交易的“新鲜事”。新品怎么会秒变二手货?谁又是新品贱卖的幕后推手?近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法院对一起公司“内鬼”联手策划的“内幕交易”案作出一审判决,三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十四年至四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捞好处 两家公司员工合谋
  一个是设备供应商负责发货的员工,一个是通信公司负责收货的仓库管理员,两人长期代表各自单位对接合作的过程中,竟然双双产生歪念,瞒着各自单位私下交易通信材料,导致正品原装馈线被当成二手货销售,成交价差不多只有原价的一半。
  这桩长达两年多的“地下”交易,发生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某电缆公司(以下简称“电缆公司”)与某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公司”)的两名员工之间。而该案另一名涉案人员,是以近乎半价收购涉案通信材料的私企老板。
  云南公司是电缆公司长期合作的客户。2017年8月底,电缆公司员工赵远斌在与云南公司对账时意外发现,该公司发给云南公司的货品中,竟有价值5900余万元的货对方声称没有收到。经调查,问题出在公司驻云南业务员刘泉华身上,赵远斌立即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随着公安机关侦查活动的步步深入,一起三人联手低价倒卖公司大批量通信材料的犯罪案件浮出水面。
  电缆公司因与云南公司有长期合作业务,在云南设立了办事处,公司市场部员工刘泉华常年在云南办事处工作,主要负责与云南公司对接,其职责是从云南公司接订单后通知公司生产,并负责通信材料发过来后的签收、回款以及通信材料的售后服务。
  按照正常的工作流程,刘泉华接到云南公司的订单后反馈给电缆公司,电缆公司收到订单后组织生产,发货后由经办人以邮件形式将通信材料的数量、规格等信息告知刘泉华,再通过刘泉华将信息传达给云南公司。通信材料到货后,由刘泉华负责与对方结算货款。
  周赟系云南公司综合部仓储物流室实物管理员。2014年,周赟被云南公司派到其位于昆明的一处仓库当仓库管理员,负责收发馈线、光缆。一个发货,一个收货,一来二去,刘泉华与周赟两人就混熟了。
  杨旭是云南某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际投资人和经营人,该公司主要经营通信工程施工、通信材料买卖等。2014年底,周赟开始将手头一些非标线通信产品交给杨旭处理,慢慢地两人也熟悉了。2015年上半年的一天,杨旭问周赟:“你那里非标线通信材料多不多,能不能便宜卖些给我?”杨旭言下之意是其出价要比市场价低,周赟答应帮他问问。后来周赟问了好多厂家,对方均回复因为是合格产品,价格就按云南公司的采购价给,不能优惠。
  这时,周赟想到了刘泉华。2015年上半年的一天,两人在一起吃饭时,周赟提出想以个人名义购买电缆公司的馈线,让刘泉华价格优惠些,刘泉华表示卖给他可以,但价格不能优惠。后周赟多次约刘泉华吃饭,表示可以现款现货,钱直接打到刘泉华个人银行卡上。
  面对周赟多次游说,刘泉华终于动了心。为了向周赟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刘泉华还煞有介事地编了一段谎言,声称公司领导给了他一个特批价,这个价格是单独给周赟申请的,500米的某款馈线只要2900元一盘。周赟一听,这个价格太便宜了,还不到市场价的一半,觉得有点不正常。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