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一群蛀虫“腐败共赢”,百亿国企“巨额减值”(4)

2019-07-13 13:16来源:新华每日电讯浏览:手机版

  根据安徽省委部署,安徽省国资委党委以徽商集团窝案作为主要反面教材,在全省国资系统开展“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教育。 
  刮骨疗伤、消除沉疴,在持续数年的震荡后,徽商集团在新一任领导班子带领下艰难求生存,加强党建、稳定局面、清欠挽损、恢复经营。 
  2018年,徽商集团经营状况明显改观,亏损大幅减少,实现营业收入44.5亿元,增长2%。13家直属(控股)公司中有徽商期货、徽商化轻等5家实现盈利,徽商金属等4家公司减亏。 
  “集团持续下滑的态势得到遏制,生存问题基本解决,但发展仍很艰难。”徽商集团新任董事长潘友华表示。 
  据了解,徽商集团当前仍面临资金缺口、人才缺口、员工安置等难题。集团党委在《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号召,知耻后勇推动集团重生。 
  对国企腐败“三化”需针对性治理 
  用人行政化、作风衙门化、监管空洞化——据了解,徽商集团腐败窝案中暴露出的三大突出问题,在近年来的国企腐败案中具有一定普遍性。 
  比如用人行政化问题,国企成了一些党政干部仕途的最后一站,调任国企担任领导仅因“级别合适”而非事业需要,有的不具备专业能力,有的带着“失落感”和养老心态,有的抱着“最后捞点钱”的不良动机,给国有资产带来重大风险或损失。 
  除了许家贵,还有近期被控受贿1500多万元的安徽省能源集团原董事长白泰平,坦言自己57岁时从安徽省政协秘书长岗位调到企业任职,总想着还有3年退休,最后捞一把。安徽出版集团原董事长王亚非,为了给自己退休后的事业“铺路”,大肆利用国企的各种资源为自己的“小圈子”和共同利益人谋利,受贿403万余元、挪用公款5100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并处罚金90万元。 
  有的国企长期处于近似于“监管真空”的状态,如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孟庄煤矿,原矿长许家满利用上级集团公司监督乏力、同级监督缺失,以及生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或故意有令不行,先后侵吞公款8241万元,私分国有资产955万元,受贿485万元。拿着这些不义之财,许家满在合肥市多个楼盘累计购买了近50个商铺,企图将贪腐而来的国有资产洗白为个人资产。 
  国有资产是全国人民的共有财富。专家认为,要遏制腐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国企改革发展目标,根本出路是依靠党的领导,完善纪检监察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企的“根”和“魂”,必须在国企改革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任务,强化企业党组织的主体责任。 
  安徽省委党校教授张彪认为,非垄断型国企身处市场竞争中,需要高级专业经营人才。让“仕途无望”的机关干部进入国企领导岗位,要么没有专业能力或兴趣,要么想在退休前“捞一把”,这样的照顾性安排会使国有资产面临巨大风险。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原副院长李永忠认为,国企在选人用人上基本仍是按照党政机关的等级授职制,层层任命产生。在“生存法则”的作用下,任命者与被任命者容易“抱团”,导致决策、执行、监督三权重叠,权力过于集中滋生腐败。 
  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表示,同时不少企业的监事会与外部审计常常是“蜻蜓点水”“走形式”,在“三重一大”事项监督、完善内控体系、外部治理等方面难以发挥应有作用。此外部分国企的信息公开不充分,使社会公众监督难以实现。(记者徐海涛、汪奥娜)(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