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记者亲历高考志愿填报app:需下载付费 可信度引质疑(2)

2019-07-02 16:07来源:正义网浏览:手机版

  分析服务会有偏差 可信度引质疑 
  记者粗略统计了数位家长的意见,大部分对这类服务产品还是持观望甚至怀疑的态度。 
  一位来自上海的应届高考学生家长称:“总感觉不是很靠谱,还没体验就要充值会员,但充值后的服务却不甚清楚。而且服务只管给出结果却不给分析,可信度不是很高。”另一位来自山东的家长则说:“看过一些app的广告,但觉得没有必要,用好手里的志愿填报手册就可以了。” 
  但也有使用过此类app的考生对此很是推崇,发微博称“不知道该怎么填报志愿的朋友可以下个叫完美志愿的app,去年就是它救的我的命。”评论里不少人也对博主进行了咨询。

记者亲历高考志愿填报app:需下载付费 可信度引质疑

“云择校”打出了“专家一对一填志愿,落选最高赔付10万元”的宣传口号。

  业内认为,相较于传统的经验指导,利用大数据分析等科技设备“指导”,是一种新兴的产业现象和技术应用,既有一定的帮助,也是因技术发展带动相关行业变革的必然趋势。但是受市场驱动,志愿填报行业门槛低、人员杂,产品并不能保障其真实性、有效性。 
  记者了解到,目前,高考志愿填报类的app基本包括上述两种服务,即系统程序生成的志愿填报推荐和专家“一对一”志愿填报服务。其大部分数据主要来源为教育部、省教育考试院、高校网站等,但是统计口径、维度、质量不一,导致最后分析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参考性会有偏差。其次,专家身份模糊不清,其中虽不乏有资质的,但更多的却是滥竽充数。而且即使找到了权威的专家,相关指导也只能作为参考,不能过度依赖。如果家长或学生轻信了此类app,极有可能遭受经济损失,还可能被误导,丧失正常录取机会。   
  参考大数据 理性填报志愿 
  “互联网+”时代下,高考志愿填报类工具得到持续发展和优化,各类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也因机器学习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得到不断提升。然而市场驱动下,产品的真实性、有效性值得我们重视。 
  针对各种高考填报咨询服务,教育部发文警示,每年的志愿填报都存在其他考生志愿填报情况、个人成绩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奉劝家长和同学们对待志愿填报app和广告需要谨慎,提高警惕。 
  知名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晨雾”指出:“像天气预报就是典型的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志愿填报实际上也是这样的——学校的招生计划、分数、排名……很多条件都是相似的。”他表示,报考志愿平台对往年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目前高考志愿填报辅导行业还不是特别规范,也有虚假宣传的情况存在,考生和家长需要对高考录取的规则、志愿填报的常识有所了解,使其物有所值。另外,某些省份出台招生计划比较晚,相关志愿填报机构只好用旧数据替代,就可能误导考生。 
  针对“可能被误导”的情况,高考升学大数据平台“录取吧”创始人胡浩表示,消费者可以参考APP上的数据,但收集后需要与官方的志愿填报数据进行对比,避免数据偏差造成判断或选择失误。 
  高考志愿填报专家“一鸣惊人”也给出类似建议,即家长和考生应依靠官方资讯,通过考试院官网、学校官网等渠道获取原始信息,通过官方媒体而非社会渠道去学习志愿填报方法和技巧,再结合个人情况做好志愿填报。(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