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动辄“细思极恐”!华大基因诉自媒体侵权案判决引关注

2019-06-29 14:05来源: 法制日报浏览:手机版
  一篇名为《华大基因被罚!14万孕妇基因组已流到国外,细思极恐!》(以下简称“细思极恐”一文)的自媒体文章曾被网友广泛关注。近日,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法院一审认定,此文侵犯相关企业名誉权。
  此案宣判后,再次引发舆论对自媒体文章侵权现象的讨论。有业内人士认为,真正让网友“细思极恐”的是,在自媒体依然呈现大发展趋势的当下,其侵权行为已然成为网络空间挥之不去的阴影。
  侵权行为屡屡发生
  监管体系尚未形成
  2018年10月,国内权威媒体报道称,中国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对超过14万名中国孕妇的部分基因组样本进行了测序和分析,有助于揭示基因与生育的联系,以及了解中国人口基因结构。
  其后不久,某微信公众号经营者通过其公众号及微博发布“细思极恐”一文,后又发布文章《华大基因,我不是谣言自媒体》(以下简称“华大基因”一文)。
  对此,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称,其并未将14万基因数据泄露至任何境外机构;华大科技公司受科技部行政处罚一事发生在2015年,且已整改完毕,而被告发表的文章混淆相关事实,误导公众产生错误认识,即原告因泄露14万基因数据而遭到科技部处罚;公众受被告误导后,在文末评论区的留言也系被告侵犯两原告的名誉权。因认为这篇文章侵犯其名誉权,遂将某微信公众号经营者诉至法院。
  一审法院审理认为,“细思极恐”一文的标题及部分文章内容及相关文章“华大基因”一文部分内容有误导公众,认为两原告将基因检测数据非法泄露到国外的情况,被告将其发布在互联网上,使得两原告的社会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被降低,名誉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侵害,应当认定被告发表的“细思极恐”一文及“华大基因”一文构成了对两原告名誉的侵权。
  近年来,自媒体侵权的案例不时见诸报端。其中,较受关注的一起便是知名企业家王健林诉某自媒体侵权的诉讼。最终,法院认定被告侵犯了原告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判令被告向原告致歉,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公证费。
  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副主任郑宁认为,这是一起比较典型的自媒体侵权案例。在这起案件中,涉案自媒体不仅侵害相关人的名誉权,还侵害了姓名权、肖像权。“此外,自媒体侵权还可能涉及隐私权、著作权等。”
  上海恒衍达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艳辉也认为,自媒体作为新兴的一种传播方式,目前对其监管尚未形成完善的流程,因此自媒体时常涉嫌侵权。除了侵犯名誉权外,比较常见的还有侵犯著作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另外肖像权也是自媒体侵权的重灾区。
  利益驱使追逐热点
  唯流量论甚嚣尘上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媒体侵权现象屡屡发生?
  郑宁认为,自媒体侵权现象之所以高发,主要有三个原因:自媒体多以盈利为目的,在流量经济时代,侵权是一种成本较低且又能吸引眼球,带来经济效益的方式;一些自媒体法律意识淡薄,对他人的人格权、知识产权缺乏必要的尊重;侵权赔偿数额相对较低,导致维权成本高、收益低。
  王艳辉认为,因为自媒体的门槛较低,缺乏传统媒体严格的采编体系及规范,其中不乏一些因为缺少基本法律知识而“无心”的侵权行为。这种侵权行为往往不具有主观故意,仅因为对某些文章、图片或者音乐、视频感兴趣而发表在自媒体中,这一类自媒体一般也不具备盈利性质,因此造成的侵权后果也相对轻微。
  另外一类则属于以流量换取收益的自媒体账户,这类账户需要爆点、话题来增长浏览量,因此往往主观上存在故意,通过复制、转载一些热门文章,或者发布热门图片等吸引流量,更有甚者,通过一些恶搞经典来制造噱头,这类侵权基本上可以认定为被利益驱使。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