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打卡 送朋友的“馅饼”可能是陷阱(2)
闫怀志认为,对于微信来说,需要维护良好的产品形象,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而利用用户分享二维码或分享链接等方式打卡,是非正常的营销和推广行为,破坏了微信社交的友情性初衷。不仅存在诸多风险,而且还会对用户体验产生严重影响,这些都会对微信产品形象带来巨大破坏。我国网络安全法和相关管理制度也规定,社交平台运营者对平台的内容和传播具有监管责任。 “微信自身也制定了《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来约束这类行为。因此,微信安全中心对这些分享行为进行治理,绝非多管闲事,而是其自身责任所在。”闫怀志说。 在葛健看来,微信安全中心之所以对这种行为进行整治,是认为其中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漏,或被不法分子利用发送钓鱼链接导致个人信息甚至财产损失等。 多方发力,让朋友圈干干净净 不可否认,不以恶意推广和盈利为目的的签到、打卡,如果是在内容健康、合规、有序、可控的范围之内,单纯在用户朋友圈之内进行分享,那么这是社交平台的基本功能之一,无可厚非。“但是,恶意的分享和打卡行为,给原本洁净的微信朋友圈空间带来了不和谐的‘声音’,很多时候使得微信朋友圈中充斥着大量的推广和不良信息,导致微信用户既烦不胜烦,又防不胜防,但多数时候却只能无可奈何,一声叹息。”闫怀志感叹。 事实上,这也是很多公众的共同心声。葛健认为,打卡积分的激励方式虽然给用户带来了一些小实惠,但平台却需要对自身的安全以及用户的安全提高警惕,防止个人信息泄漏以致流入黑产,被不法诈骗分子盯上,导致平台用户财产损失。 对此,前述微信内部工作人员也建议,对于微信朋友圈的骚扰信息,用户可以通过设置操作,选择不看他(她)的朋友圈消息,即朋友圈消息屏蔽功能,自主选择屏蔽相关信息;对于骚扰严重的账号,用户还可以自主选择“解除好友关系”解决信息骚扰问题。 但这也多是个人行为,难道没有其他的渠道从源头制止吗?闫怀志表示,目前,这类打卡、分享行为还游走在法律法规的灰色地带,大部分打卡分享行为还没有触犯法律,即便是恶意推广甚至是带有诈骗推广嫌疑,也因为有微信朋友圈的朋友点赞、打卡做掩护,隐蔽性较强,给监管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其实,这类行为属于网络空间监管内容,需要政府、公共社交平台、推广者以及公共社交平台用户等各方面共同发力。政府需要制定网络空间内容管理制度,公共社交平台应该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来防范恶意推广行为,推广者需要依法依规自律,公共社交平台用户则应该加强辨别能力、主动抵制这种推广行为。”闫怀志强调。(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专业讨债队"骚扰纠缠借款人 5人寻衅滋事被判刑 08-07
- 那一抱 引发的悲剧……25岁男子被打进ICU 07-26
- 中国每年25万人死于自杀 系青壮年人群首位死因 09-11
- 已婚男子以婚恋之名诈骗30余万被公诉 04-24
- "开家军"恶势力团伙以"开"字纹身 聚众斗殴寻衅滋事 02-12
- 警方预警:近期,这几类通讯网络诈骗案件高发 05-04
- 男子穿旭日旗T恤参加泰山登山节惹众怒遭"围攻" 09-08
- 丁智勇到哈尔滨调研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09-05
- 16年的不懈追踪 一起“骨头案”终执结 06-08
- 冒充专家免费体检推销“保健品”23名被告人因犯诈骗罪入狱 01-2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