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消费者看电影要为3D眼镜买单?中消协:涉嫌违法

2019-05-29 13:47来源:中国经济网浏览:手机版
  5月27日下午,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微博就“看3D电影要自费购买3D眼镜”问题发声,认为该行为是影院将自身应当承担的服务义务拆分开来,转嫁给消费者,加重消费者负担,违背公平诚信,属于典型的“不平等格式条款”,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5月28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一家已上市电影院的分店,其门口摆放着一台约两米高,外形方正的机器,上面印着共享眼镜字样,租赁需要支付押金,租金为2元/副/4小时。一群人正围在机器前扫描二维码。工作人员表示,要想看3D电影,必须通过这个机器租赁眼镜。
  事实上,不管是共享或是直接购买3D眼镜,都有强制消费之嫌。“我们已经关注到这个消息,也支持中消协,谁在里面受益就应该由谁来承担这个成本,国外都是由发行方来承担。”一位不愿具名的3D眼镜生产厂商高层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对3D眼镜收费或影响客流
  中消协专家委员会委员邱宝昌律师指出,3D眼镜是观看3D影片不可或缺的物件,提供3D眼镜是观影服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消费者按照3D电影的票价购买了观影服务,影院经营者就应当依约向消费者提供满足观影要求的全部服务,包括向消费者提供3D眼镜等观影设备。影院将自身应当承担的服务义务拆分开来,转嫁给消费者,加重了消费者负担,违背公平诚信,属于典型的“不平等格式条款”,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早从2015年开始,就有影院开始试水不再免费提供3D眼镜,其中橙天嘉禾影城成为国内取消提供免费3D眼镜的首例。此后,中影、星美、金逸等院线相继“跟风”,陆续在南方部分城市推出3D眼镜收费服务。不过记者28日从第三方平台上看到,橙天嘉禾、中影、星美都已显示“免费提供3D眼镜”。
  国家电影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国内电影票房产出约610亿元,比2017年增长9.1%,增速明显放缓。2019年,小幅增长直接变成了下滑。具体表现在,票房方面,2018年前4月,国内电影票房共241.3亿元,而今年前4月国内电影票房共233.2亿元,同比减少约3.3%。观影人次下滑也很大,去年前4月国内电影观影人次共6.75亿,而今年前4月国内电影观影人次共5.93亿,比去年同期减少了约8000万人次。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影院的任何一项不当行为都可能将消费者拱手送人。
  北京一位连锁影院的经理就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们一直都是免费提供3D眼镜,如果收费,可能会对客流产生影响。”
  国内仍是“灰色地带”
  记者走访的上述影院里摆放的是由众享随行(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名叫“镜享”的智能租赁设备。官网介绍称其可以2秒取镜,1秒归还,超大容量,即换即走,性能稳定,钱款无忧。
  创始人乔椿曾对媒体表示,影院无人化和少人化是行业发展、产业升级的趋势,其可以帮助影院实现无人化、少人化的产业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多附加值服务的产品。普通影院的回本周期在6个月左右,而对于人流量在平均线以上的场景,回本周期会远远小于这个时间。
  上述3D眼镜生产厂商高层对记者表示:“我们也有这种智能租赁设备,会给影院免费提供,影院只需要提供场地就行,租赁获得的收入再和影院分。”
  国家电影局早在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电影银幕总数55623块,同比增长20.6%,较2017年底新增4847块,其中3D银幕49190块,占比高达88%。
  在3D银幕大幅增长的情况下,3D电影也成了各大院线的“主菜”。从影院和3D眼镜生产企业的视角来看,3D眼镜租赁、销售及共享的全功能模式,可以实现自动“租售还”一体化,既方便消费者付费,又节省影院现金收支的人工,同时提升3D眼镜生产企业的现金流效率。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