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大病网络众筹引热议:求助信息平台当有硬标准

2019-05-16 13:07来源:人民日报浏览:手机版
  每一分善意都值得呵护(大家谈) 
  ——大病网络众筹,爱心该如何安放(上) 
  近日,民政部表示将积极引导个人大病求助平台健康发展。网络众筹中发布虚假病例、随意修改额度等现象,给一些求助画上问号,更令许多爱心望而却步。一个充满爱的社会,既需要激发更多人的善行,也需要珍惜公众的善心。本期大家谈,我们选刊三篇读者来稿,聚焦慈善问题,凝聚爱心共识。 
  ——编 者 
  善待珍视,让爱心良性循环 
  方瑞鸿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父亲在去年11月初被诊断出白血病,护士站的公示栏一度写着“病危”。再三考虑,我的母亲在今年1月于众筹平台上发起了求助,捐款人数竟有1500多人,总共筹款金额达到了12万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治疗费用压力。 
  当我看到身边的同学、朋友、老师捐款的时候,感动不已。我的母亲对我说,一定要记住每个人的恩情,将来尽自己所能回报;对社会上给予的爱心,我们也要在将来回报给社会。我时刻牢记母亲的话,因为这样才能不亏欠自己的良心,也让爱心良性循环下去。当然,我也看到了一些发布虚假病历、拿着捐款跑路的新闻,但这些反面案例更坚定了我传递爱心的责任。 
  爱心没有大小之分。我希望整个社会能够充满温暖,而不必经历看见老人跌倒不敢扶、看见有人求助不敢捐的人性考验;我希望有爱的人们继续传播爱、呵护爱,拯救需要帮助的人。善待每一颗爱心,珍视每一份情感,这是对善良人们的最好回应,也是对投机之人的有力回击。 
  救助渠道,众筹不该是唯一 
  庄永明 
  从大病众筹引发的讨论来看,继续完善、加强监管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不过,更需要我们重视的是,当家庭面临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时,尽管几乎“零门槛”的众筹发挥了一定救助作用,但是,有关部门也要对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多加反思。如何让更多救命药纳入大病医保,进一步提高参保人员重大疾病保障水平?如何构建社区互助机制,更好地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如何完善社会救助兜底工作,减轻重特大疾病家庭负担?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要多管齐下、多向用力。比如,有的地方打出综合救助“组合拳”,民政、教育、卫健等部门一起用力、综合施策,为形成帮扶合力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再比如,针对扶贫领域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国家已经建立起大病集中救治、重病兜底保障机制。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拓宽受助途径与救助渠道,从根本上提升医疗保障和健康水平,病人才能更从容,爱心人士才能更安心。 
  求助信息,平台当有硬标准 
  赤 青 
  我是一位媒体人,这些年做过一些病患家属“花式求助”的报道,比如“婚纱妹”“米老鼠婆婆”等等。通常来看,通过新闻提高曝光度之后,社会上帮助他们的人会多出不少。然而,向陌生人求助其实并不容易。一些人可能情况更加紧急,但因为没有“创意”、缺少关注,就很难得到救助。 
  众筹是个新提法,但不是个新事物。与媒体报道相比,大病网络众筹的优势在于,提供了一个新的救助渠道,可以帮助那些不会、不愿、不能“创意求捐”的家庭。但劣势也很明显,这种方式并不能保证媒体公开报道所具备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种公信力要靠严谨的调查和核实。媒体发布的新闻要求客观真实,众筹平台发布的信息也应得到确切保障。(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