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号码标注成“生意”,严打和规制双管齐下
据中国之声报道,最近,浙江的尹先生遇到一件烦心事,原来,他的手机号码突然被一个软件平台标成“教育科研机构”,给朋友电话,没一个朋友愿意接。后来,他通过某第三方号码标注查询网站查询发现,自己的号码还被另外3家软件平台标注了。此后,他又被告知,如果要查询详细信息,需支付26元;如果要取消标注,还要交一笔更高的费用。 根据记者调查,这并不是个案,而是一个普遍现象,不少正常使用的用户手机号码或者公共服务号码被人标记为广告、骚扰甚至是诈骗电话。从标注到查询来源,再到取消标注,在一些人那里,俨然成了牟利的“生意”链。 号码标注的软件的出现有其市场需求,长期以来,我们对“骚扰电话”“诈骗短信”深恶痛绝,在手机上装软件之后,只要是被标记过的“骚扰、诈骗、营销、中介”等电话打来会有提示,就可以选择拒接,在一定程度上确为我们提供了方便。 但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即标注信息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少?事实上,软件平台对标注信息的准确性很少审核。一些软件平台甚至开出免责声明,企图把本属于自身的核实责任转嫁给用户。但作为一种带有“征信”意味的标注信息,如果缺乏了权威的审核环节,就难免会被人利用,出现恶意标注的情况,甚至沦为一些人的牟利工具。 由于标注号码关涉一个人的身份确认,甚至社会信誉,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却兹事体大,它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号码机主的正常生活,甚至引发社会的信任危机。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旦被标注成“骚扰电话”或“营销电话”,往往就会被拒接、拒听,无形中就会影响机主正常的人际交往,由此带来的困扰和损失不容忽视。 另外,即便排除了恶意标注的可能,作为软件平台,查询和取消标注收费的做法,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方面,我国《网络安全法》第22条规定:“网络产品、服务具有收集用户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明示并取得同意。”但很显然,很多号码都是在机主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标注的,平台并未征得机主同意,这无疑涉嫌违规违法;另一方面,这类标注信息是否归属于软件方,是否涉嫌侵犯隐私都还存在巨大争议,软件方借此牟利,应该说是一种不当得利,必须予以严厉打击。 被曝光后,相关企业或软件平台虽然进行了整顿或作了调整,但这事显然不能到此为止。如果“什么样的平台有标注的权利,标注的标准是什么,被恶意标注或者被误伤了,救济渠道是什么”这些问题得不到规制和解决,就难保此事不会再度发生。 因此,当下要做的就是严打与规制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监管,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软件平台的责任与义务,从技术和法规两个层面规范标注信息的审核,严防软件平台的监守自盗。另一方面,加大打击力度,提高恶意标注行为的违法成本,同时建立起畅通的救济渠道,降低申诉成本。此外,个人一旦发现手机号码被恶意标注,应当依据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而不是花钱取消了事。(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评论:超市抽奖奖宝马,有钱就能任性? 12-26
- 中教评论:“弃北大读技校”点赞之余当深思 11-19
- 让工匠精神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追求 05-03
- 多地“零首付”购房推陈出新 专家:暗藏巨大法律风险 06-04
- [光明日报]孩子在危险运动中更应得到最大保护 12-06
- 谨防权力型房托干扰新型城镇化 07-23
- 别让单独两孩办证变成“瞎折腾” 10-24
- 破除“中国式求人”需让法律成为共同信仰 01-22
- 检察日报:黄某嫖娼事件中的大众狂欢 06-04
- 中青报:保护举报者就是保护反腐锐气 09-05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