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科教 >

中科院六年投入逾十八亿元 科技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2019-04-21 12:53来源:人民日报浏览:手机版
  科技交流合作规模超过12万人次
  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近5000名高层次科技人才
  布局100多个科技合作项目支持“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本报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吴月辉)19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介绍,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总体框架下,6年来,中国科学院累计投入经费超过18亿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规模超过12万人次。
  初步统计,中科院已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近5000名高层次科技人才(包括1500多名科学和工程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中许多人已经学成归国,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力军。例如,国际人才计划(PIFI)吸引了近700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秀科技精英来华从事博士后研究或开展短期访问研究。发展中国家培训班计划资助了近1000名沿线国家科研人员和科技官员来华接受技术培训。
  2014年和2017年,中科院分别设立了“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CAS—TWAS)院长奖学金计划”和“‘一带一路’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资助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秀学生来华攻读学位。到目前为止,累计资助了1000多名优秀学生。
  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中科院率先在非洲、南美和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创建了9个海外科教中心,正在筹建第十个。海外科教中心成为相关各方开展国际合作的平台,吸引了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帮助所在国解决了很多困扰他们多年的民生问题,也提高了当地的科技创新能力。
  中科院联合“第三极”周边14个国家40多个机构建立了协作研究网络,开展冰川、河流、湖泊等地球科学综合考察。
  此外,布局100多个科技合作项目,支持“绿色丝绸之路”建设。2018年初,设立了“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专项。
  为了加强科技成果在沿线国家的落地应用,中科院设立了“一带一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金,联合院内外百余家科技型企业和研发机构,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产业联盟,还建立了曼谷创新合作中心。这些举措对推进科技成果在沿线国家的应用示范和转移转化,服务区域、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良好效果。(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