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干部状态新观察:板子要打准 问责促尽责

2019-04-01 10:16来源:人民日报浏览:手机版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指出,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着力解决干部不敢担当作为的问题。针对有的地方和部门搞“责任甩锅”,把问责作为推卸责任的“挡箭牌”,《通知》要求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规范问责、精准问责、慎重问责,真正起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同时要求,正确对待被问责的干部,对影响期满、表现好的干部,符合有关条件的,该使用的要使用。 
  怎样有效解决问责不力和问责泛化简单化等问题,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为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提供坚强保障?本报记者在一线进行探访。 
  ——编 者 
  规范问责 
  山东某县级市防止将“层层传导压力”变为“层层加码问责” 
  一年多前,郝理(化名)一名同学的经历,让他很感慨。郝理是山东某县级市的一名乡镇干部,他的同学负责辖区内环保污染整治任务。这名干部吃住在一线,一个多月没回家,因为兜里揣着问责书,任务不完成就得继续干。然而,辖区内的环境问题长期存在,解决需要过程,“他干得确实很卖力,但还是被问责了。” 
  “落实”二字千斤重,这里的“千斤重”不光是职责所在,在郝理看来,更现实更直接的还有身体乏累和心理压力。郝理说,虽然有工作分工,他却什么都得干。只要上级部门要求镇上干的,他基本都会参与。“有的市直部门把本该自己负责的事甩给基层。”郝理说,一些工作从“抓基层促落实”变成了“问责基层抓落实”,把落实的任务甩给基层,把责任下移。“需要签责任状的工作有很多,签完再弄个考核办法,然后打分排名,干不好就问责。‘婆婆’太多,大家只能使劲向前冲。” 
  即使卖力干仍然被问责,种种问责泛化、简单化,以问责处分来推动工作的情况,让一些基层干部压力很大,有的因怕被问责弄虚作假,有的当起了不作为的“太平官”。在外读过大专的郝理有一些同学朋友的资源,此前,他也想在招商工作上出出力。“但一想到会不会被上级问责,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些都是郝理的顾虑,担当作为没准还被处分,不干不错,少干少错。“以前,这种心态在基层干部中或多或少存在。” 
  不过,自去年以来,山东出台措施规范问责追责,严禁将是否问责、问责数量多少作为评判落实效果的依据;不能“为问责而问责”,坚决杜绝以问责指标“搏政绩”;不能“以问责代替整改”,防止将“层层传导压力”异化为“层层加码问责”。“我们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严格遵照《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真正起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有效解决问责不力和问责泛化简单化等问题。”山东省委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 
  一段时间以来,郝理所在的市规范了问责主体,也精简了问责事项。“清理了过多过滥的责任状、军令状,还强调慎用问责。” 郝理说,这两天,他已经把为镇上招商引资的想法向领导汇报了,这次他打算真干起来! 
  澄清保护 
  广东佛山一年为842名干部正名,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 
  “佛山某单位两名领导干部赵进(化名)、张传(化名)违反组织纪律,蓄意诬告陷害他人,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近日,广东佛山市纪委监委通报了这起党员诬告案,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引发热议。 
  该案中被诬告人冯强(化名)激动地说:“之前单位流言满天飞,严重影响我的工作状态,现在组织帮我查实澄清了问题,心里的包袱放下来了,又有了干事的劲头!”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