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基层“怕上访”这一软肋 敲诈勒索者屡屡得手(2)
截至今年2月,警方共查明这一团伙两年多时间内累计在3省区作案17起,敲诈金额达到268万元。检察机关已经批捕18人,到案16人,在逃2人。 岂可一味“花钱买平安” 办案民警介绍,在一些煤矿分布密集的地方还有不少类似的敲诈案被信访部门当作普通劳资纠纷处理。这一敲诈模式之所以能屡试屡成,关键在于嫌疑人抓住了基层“怕上访”“怕闹访”的软肋。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一票否决”的信访考核成为压在基层干部心头的一座大山。一些地方对“越级访”“进京访”实行一票否决式的考核。无论基层工作做得如何出色,一旦出现这些上访情况,直接取消评优资格。 巨大的考核和问责压力迫使基层干部在处理一些信访问题时,一味地向不合理诉求妥协,甚至“花钱买平安”。 彭阳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教导员杜军平说,犯罪嫌疑人一般不去劳动监察部门或司法部门闹,他们知道在这些地方是要讲道理讲法律的。在17起案件中,嫌疑人选择的闹访地点都是政府门口、信访局或煤炭主管部门。 梳理这17起案件,可以从中看到一条明晰的压力传导路线。嫌疑人冒充欠薪农民工到政府或信访部门闹访制造压力,信访部门要求煤矿方面处理,煤矿进而将压力传导至外包项目部,身为乙方的外包项目部在层层压力下只能向嫌疑人妥协。 “煤矿是甲方,我们是乙方。我们雇佣的工人到政府闹事,矿上被政府点名,会认为我们项目部实力不行,一旦解除外包合同,我们的损失更大,所以只能答应这些无理要求。”张毅说。 受访办案民警认为,基层信访部门应当从这一案件中吸取教训,摒弃“为了平息事端而罔顾事实与法律”的处置方式。彭阳县委常委、公安局局长李全德说,基层信访部门在处理群体性信访事件时既要讲策略,也要讲原则,不能一味地“花钱买平安”。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在煤矿分布密集的省区,类似违法行为比较普遍,且相当一部分都被当作正常劳资纠纷处理,企业有苦难言。李全德建议,基层信访部门对群体性信访案件加强分析研判,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不给违法分子留下作案空间。 半月谈记者:张亮 温竞华(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中国每年25万人死于自杀 系青壮年人群首位死因 09-11
- "专业讨债队"骚扰纠缠借款人 5人寻衅滋事被判刑 08-07
- 16年的不懈追踪 一起“骨头案”终执结 06-08
- 那一抱 引发的悲剧……25岁男子被打进ICU 07-26
- 警方预警:近期,这几类通讯网络诈骗案件高发 05-04
- 丁智勇到哈尔滨调研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09-05
- "开家军"恶势力团伙以"开"字纹身 聚众斗殴寻衅滋事 02-12
- 已婚男子以婚恋之名诈骗30余万被公诉 04-24
- 冒充专家免费体检推销“保健品”23名被告人因犯诈骗罪入狱 01-22
- 男子穿旭日旗T恤参加泰山登山节惹众怒遭"围攻" 09-08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