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警惕那些披着"科学外衣"的检测牟利
通过唾液就能测出孩子具备哪种天赋,并以此作为孩子的“培养说明书”,培养出某个领域的天才……名为“儿童天赋基因检测”的项目,近来在各地悄然流行。虽然有的收费数万元,还是受到不少父母的追捧——新华社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多数推广此检测项目的公司本身不具备检测能力,只是通过招商代理牟取暴利。受访的多位专业人士表示,天赋基因检测并无充分、严谨的科学依据,只是高价商业项目披上的“科学外衣”。 基因检测本身是一步好棋。当前很多疾病可以在基因上找到病因,通过基因筛查,还可以避免一些有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的婴儿出生,甚至有不少常见的慢性病也可以在基因上找到根源,并通过基因干预加以预防、诊断、治疗。基因检测是医学获得的一份厚礼,且这份厚礼的价值会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逐渐显现出来。 然而,时下,这步好棋有变成臭棋的风险。再好的科研成果,只要被滥用,就可能造成伤害。基因技术滥用的风险首先在于突破人类伦理的底线,其次是被当成赚钱的工具。包括基因检测在内的新科技手段,都需要具备严谨性,切忌“也许”“大概”等用语,更不应该进行猜想或预测,这是算命先生才干的事。当前的一些基因检测项目,如检测孩子的求知欲、记忆力、抗压能力、吸取教训能力等,都是出于一种猜想和发挥,这种做法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 基因检测的商业化趋势是将好棋下成臭棋的重要诱因。有人愿意花钱算命,就会有人对基因检测感兴趣。在一些人看来,参与基因检测既显得前卫,又不失体面,有钱人愿意花这个冤枉钱,外人也不好干涉。 但这步棋一旦走臭,影响的不止当前参与这些项目的人。长远而言,假如基因检测失去了它的良好声誉,未来在推广正当项目时,很可能遭遇误解和阻力。守住基因检测的底线,就是守住合理开发利用基因检测技术的机遇,也是避免技术滥用伤害民众的重要手段。 因此,应加强科学普及的力度,让更多人认清过度商业化给基因检测带来的风险。同时,应大幅抬高门槛,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都应被排除在基因检测的大门之外。即使对于具备资质的相关科研医疗机构,也应该加强技术监管,避免这些机构寻找代理人,打着基因检测的幌子绕道赚钱。(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谨防权力型房托干扰新型城镇化 07-23
- 中教评论:“弃北大读技校”点赞之余当深思 11-19
- 别让单独两孩办证变成“瞎折腾” 10-24
- 破除“中国式求人”需让法律成为共同信仰 01-22
- 让工匠精神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追求 05-03
- 评论:超市抽奖奖宝马,有钱就能任性? 12-26
- 检察日报:黄某嫖娼事件中的大众狂欢 06-04
- 多地“零首付”购房推陈出新 专家:暗藏巨大法律风险 06-04
- [光明日报]孩子在危险运动中更应得到最大保护 12-06
- 中青报:保护举报者就是保护反腐锐气 09-05
资讯排行榜